文·段宏刚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明的不仅仅是自然规律,也阐释了人生的沉浮起落。有的人处在人生低谷时,能奋发图强,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攀上人生巅峰,并享受成功带来的鲜花和掌声。
而有的人,轻易走上人生巅峰,还没有来得及体会到成功来之不易时,却一下子被胜利冲昏头脑,变得沾沾自喜,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很快被打回原形,再次落魄江湖。
对现年42岁的青年画家陈德鸿来说,他在10年内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每当讲起他的故事,让圈内外人唏嘘不已。
曾经的他,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高材生,也是“岭南画派”著名画家,每幅画标价数万元到十万元,也挡不住收藏者的热情,导致他的画室每天门庭若市,收藏者熙熙攘攘,名利如黄河之水一样向他滚滚而来,让他沉浸在名利双收的喜悦里难以自拔。
如今的他,生活落魄,为了糊口不得不放低姿态,去街道摆摊卖画,即使一幅画标价200元,也留不住买家。
陈德鸿到底经历了什么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需要从他这20多年来的生活遭遇说起,方可看清他的人生起伏。
一,故乡美景催生他的“绘画梦”。
1979年,陈德鸿出生在广东雷州一个普通农家,故乡周围叶繁枝茂的山林和果园,清澈见底的河水,错落有致的民宅,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中,呈现出美轮美奂却又风格迥异的韵味。
还是少年的陈德鸿,有一天坐在河岸,看着故乡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忘记了回家吃饭,他心想:故乡景色太美了,我如果会画画,把它们画在画中那该多好!
由此,“绘画梦”在少年陈德鸿心里滋生。他树立“绘画梦”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想再像父老乡亲那样每天在土地里讨生活,他要跳出农门,过不平凡的生活。
然而,每当想到父母亲挣钱是那样艰难,每天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学习艺术又那么烧钱时,他怎么也无法向父母开口吐露自己的心声。
在初中快毕业时,陈德鸿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爸,我要学画画,将来当画家。
他本想着父亲会训斥他一顿,但是,父亲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
父亲说:你想学画我和你妈全力支持你。
这简短的回答给陈德鸿吃下了定心丸,他在心中发下毒誓:一定不辜负父母亲对自己的期望。
接下来的日子,陈德鸿一家人节衣缩食,他的父母亲更是身兼数职,只为了能拿出更多资金来圆儿子的“绘画梦”。
二,顺利考上广州美院,成为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家的得意门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几年苦读和训练,陈德鸿终于以优异成绩被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录取,他距离自己的“绘画梦”更近了。
幸运的是,陈德鸿刚入学那阵,关山月、黎雄才等“岭南画派”大画家还在广州美院执教,当这些大家看到陈德鸿功底扎实,性格温良,又具有农家子弟身上鲜明的吃苦耐劳精神时,就对他格外关照,把一生积累的绘画功夫毫无保留地传授于他。并时常教导他:欲画好画,必先做好人。
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得到大画家的关照,时来运转的陈德鸿,经过几位大家的点拨和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绘画水平明显高出同龄人许多,以至于在后来,广东评论界不少美术评论家断言:陈德鸿是岭南画派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天时地利人和,陈德鸿全占有了,他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三,获奖后成名,被画商全方位包装起来,名气如雷贯耳,名利双收。
在广州美院毕业前,也就是2004年——2005年,陈德鸿耗费几个月时间,认认真真创作了两幅作品《唐人诗境》和《皖南山区对景写生》,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两个画展,其中一次是“毕业生作品联展”。
没想到,这两幅作品以新颖的构图、精湛的笔墨,突出的学术价值,在数百幅作品里脱颖而出,都获得了金奖,一时间,陈德鸿的名声在广州美院传播起来。
一些画商闻讯后,即刻前来找到陈德鸿,跟他洽谈合作事宜。最终,一名实力雄厚的画商签约了陈德鸿。
画商不但给陈德鸿赠送了上百平米的大画室,还想尽一切办法宣传和推广他,相继为他出版画册,举办画展,开办作品研讨会,都取得了良好反响。
经过画商的推广和包装,陈德鸿的名气更大了。
之后,随着展期9天的“陈德鸿书画艺术展”在深圳罗湖艺术馆盛大开幕,把陈德鸿的名气推向了高峰。这次画展不仅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赏,还吸引广东台《华夏之子》栏目对陈德鸿进行了专访。
节目播出后,陈德鸿一举成为广东家喻户晓的青年实力派画家,并坐实了“岭南派新锐”的美名。
紧接着,各路收藏家和评论家闻风而动,收藏家抢购他的作品,评论家写文章对他大力赞赏,导致他的作品价格水涨船高,最高时,一幅四尺山水能卖到10万元,仍然呈现出洛阳纸贵的情形。那时候,他的画室每天跟市场一样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时间,陈德鸿在梦中都觉得自己是当代国画大师。
四,自我认知出现偏差,弃艺从商失败后又染上官司,最终沦落街头摆摊卖画。
那几年,通过不断卖画,陈德鸿迅速积累了近千万财富。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似乎被轻而易举得来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他随即对自我的认知出现了严重偏差,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现在既有钱又有人脉,干什么能成什么。
于是,他拿出巨资在家乡投资了酒店,也许是他之前积累了许多名气和人脉,刚开始,人们都来照顾他的生意,酒店经营状况顺风顺水,让陈德鸿一下子意识到:原来经商比埋头画画来钱更容易更快。
然而,好景不长,酒店仅仅开张两年就出了问题。
原来他当时投资的酒店是租赁房东的场地,房东眼红他每天日进斗金,就偷偷把场地转卖,导致陈德鸿的酒店惹上了纠纷,最后不得不关闭。
关闭酒店不久,一场官司又把他卷入其中。心焦力竭的陈德鸿为了从官司中尽快脱身,不得不把半辈子积蓄搭进去,又把房子变卖,才成功抽身。
一家人失去住所后,只能租住在民房,他们的生活一下子又回到了20年前。
朋友们看到陈德鸿落难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走过来伸出援助之手。利益上的友情在金钱面前太脆弱了,大家只晓得心照不宣地相互利用,若失去利用价值就“老死不相往来”。
陈德鸿看清这一切后准备重新爬起来。
为了养家糊口,也没有其它技能来支撑,陈德鸿只能重新画画,但他头顶的光环破碎了,名人效应也丧失了,幻想着像从前那样一幅画数万、十万地卖,已经根本没有可能,他只能放低姿态,给每幅画标价200元在街道摆摊来卖。即使这样,每天也无法保证能卖出去一幅。
面对现实的沉浮起落,在没有顾客光顾时,陈德鸿只能一边仰天叹息,一边梦想着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