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篇 庚桑楚1

终于到了庄子最后一大篇,杂篇。

庚桑楚,是老子的弟子,得师父真传的,春秋哲学家,教育家。此人其他信息不多,这个家,我想也是近代人给安上的名份,读完第一篇故事,可见其人,也明白为什么他的不可考了。

庚桑子在畏垒山,以无为之道,为百姓营造了良好了生活环境。百姓感谢他,要给他建祠庙,庚桑不开心,和他弟子们一番进行了一番对话。总结几点:

一,庚桑子用人之道。疏远画知,挈仁,炫耀出的聪慧,高举着的任意的人,亲近拥肿,鞅掌,傻乎乎的,随便无礼的人。

二,无为之治,顺天道而为。三年间,畏垒山区大丰收,庚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好奇怪,只不过是自然的结果。可是,顺其自然往往是常人最难做到的。

三,大乱之本,生于尧舜。庄子前几篇多次提暗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思想。举贤人,任智人,导致人们尔虞我诈,为了成为某种贤,表现某种智,大家善利功利,迷失自我,丧失纯朴。

四,借用生态圈这个流行词,庄子对管理者最大的期待,是构建自然生态的环境,民风纯朴,大家清醒的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管理也好,大师也罢,喜欢说话的,偏长烹饪的,人各有所长,没有聪明愚蠢,只是某一方面能力各有不同而已。

五,神化。中国人喜爱用个人崇拜的方式表达自己至高的谢意。生物学中普通的人,做了他擅长的事,给大家带来福祉,被尊为神。其实,这也是双方面的,真不想成为神的,也就默默地轮回了。当然,这些神,也很不普通,保持一颗明明白白的心,处于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是人们心中的支柱,传承到后人,便成了信仰,成了一种价值观。

人类的社会结构,映射出内带导航的人很少,大部分人是得跟着导航走的……

文: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 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 年,畏垒大壤。畏垒之民相与言曰:“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今吾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庶几其圣人乎!子胡不相与尸而 祝之,社而稷之乎?”庚桑子闻之,南面而不释然。弟子异之。庚桑 子曰:“弟子何异于予?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 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 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 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弟子曰:“不然。夫 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而鲵鳅为之制;步仞之丘陵,巨兽无所 隐其躯,而孽狐为之祥。且夫尊贤授能,先善与利,自古尧、舜以然 ,而况畏垒之民乎!夫子亦听矣!”庚桑子曰:“小子来!夫函车之 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之患;吞舟之鱼,荡而失水,则蚁能苦 之。故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 深眇而已矣!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称扬哉!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 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举贤 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之数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于利甚勤, 子有杀父,臣有杀君;正昼为盗,日中穴阫。吾语女:大乱之本,必 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 者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篇 庚桑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