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很多妈妈一样,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尽量给小B做亲子阅读,因为我把这件事看成是教育小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家里小B的绘本,有朋友推荐的,有公众号推荐的,有经典的, 有充满教育意义的。一本一本,一套一套地买,他们的书数量早已超过大人家里的藏书。
不像自己的书,买了还常在那摆设,小B的书,买来几乎都是读过的。有段时间为了增大阅读量,我规定一天要给他讲一本新绘本。好像跟他讲的绘本越多,他就能吸收一样。
事实是,我经常在那自导自演,自我陶醉地讲着绘本里的故事,不是特别在意小B是否听听进去了。
事实是,小B对阅读的热情不是很高,常常是要我提议讲绘本,除非是他很喜欢的类型。
我对绘本阅读,一直都有一些疑惑,直到最近听了得到的精品课程《如何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帮我解开了很多疑惑。
亲子阅读的目的最终是让孩子能更好地自主阅读。
我们那么重视亲子阅读,目的有很多:可能是让Ta开阔视野增长认识,可能是帮助Ta规范行为传输价值和道理,可能是为了增进亲子关系。但是,我们选亲子阅读,最重要的目的始终是为了培养Ta阅读的习惯,让Ta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
既然是这样,那么就应该让小孩成为亲子阅读的主角,尽量弱化父母亲在绘本阅读中的分量。
一般第一遍可以完整地按书本的内容进行阅读,让小孩对整本书的内容有所了解。从第二遍开始,可以逐步地少读一些,引导着让小孩把内容说出来。第三遍,可以让小孩说得更多一些。到后面,可能父母就只是连词式的引导,绝大部分都是小孩在说。
亲子阅读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其实这跟我们成人看书是一样的,看很多书,不如精度一本书,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否则只是堆砌。
小孩的阅读很多都在于重复,不断重复地讲同一本书。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书中的用语和词汇就会慢慢变成Ta的词汇,Ta会用这些词汇去表达。
如果每一本书都能用上面的方法,逐渐弱化父母的角色,让小孩参与进来,每本看五六遍以上,读上十几二十本的收获可能比几百本书每次只读一遍收获更大。
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首先是孩子的口语延展能力(叙述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从小孩爱看图片时叙述一个图片开始,就比如说描述一只毛毛虫,可以先不断引导小孩去发现图片里的每一部分,细节。毛毛虫的大小,身上的颜色,脸的颜色,眼睛的形状颜色,触角的形状、颜色,脚的数量等,等引导完小孩去发现这些细节后,父母可以用自己的一段话总结这幅图片。
这个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去做描述。老师在将这个的时候举的例子特别好,她说这个过程就像是武侠小说中,师傅把自己的内力传给徒弟一样,父母就这样把叙述的能力一遍又一遍地传给小孩。
想想常此以往,小孩以后还会怕写作吗?
其次是培养小孩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很多方面,这边我特别想说的是“语用”能力,即怎样去理解生活中的“话中话”或者我们常说的“话外音”。
之所以对这方面给我的触动特别大,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对他人话中话不敏感的人,也常常不知道怎么样去接别人的话,常常觉得很尴尬。如果自己能更容易洞悉他人的画外音,在与人的交流中就能更顺畅。
培养孩子理解话中话的能力不容易,但是用阅读绘本的方式却会容易很多。因为有一些绘本就专门引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老师推荐了《语言图鉴》这套书,里面捕捉了很多“话中有话”的例子。
再次是培养小孩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对小孩来说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力,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但是,其实创造力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思考、推理,去锻炼和引导,孩子的创造力其实是可以被教出来的。
老师在这也介绍了两本很有代表性的绘本: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岩村和朗的《小孩子坦坦的帽子》,讲述了一顶平凡帽子的各种不同用法,让小孩打开眼界;《Not a box》,讲述了一个盒子各种不同的功效,充满想象与创意。
给小孩读了类似的绘本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对类似的对Ta进行引导,从而引导Ta更多的思考。
才发现,原来在亲子阅读上有那么多的学问。想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背面有个尹建莉老师的朋友对她的评价:我之前看到的一直是我的孩子和你孩子的区别,原来区别在我和你。你用心把孩子培养成人,而我只是把他养大了。亲子阅读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面,值得我们用心地去发现、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