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双流黄龙溪·感受复兴老茶馆

       2022年春节前的一天下午,我们游走在成都市双流区的黄龙溪古镇,一处叫复兴老茶馆的建筑引起我的注意。

       复兴老茶馆位于黄龙溪正街61、63号和复兴街50、52、54号之间,两面临街。

       茶馆在正街门面61号的店招是“古镇黄龙溪”,在正街63号门面的店招是“复兴老茶馆”,因门面未开,往往被忽略,我也是编辑照片时才发现这处店招。


       从正街房屋上方的铜质标牌可见:此处为“成都市历史建筑......建于清末,穿斗木结构,下店上宅,现为商铺。该建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镇的历史遗存,保留了川西传统场镇建筑的风格和特征,也是古镇历史变迁的见证”。


       而茶馆在复兴街50、52、54号门面正中的店招是“复兴老茶馆”,两侧附有楹联。上部横联为“千年古码头”、“百年老茶馆”;两侧竖联为“忙什么喝我老三花茶一杯”、“走哪里听他摆龙门阵一回”。相比之下,茶馆在复兴街的门面显得更宽广、更大气......


        复兴街房屋上方铜质标牌显示,这里属成都市历史建筑,“修建于清末,两层木楼型结构,为“前店后宅”建筑......,后恢复为老茶馆”......(全为手机拍摄,放大后不清晰)


       我感觉,这里不仅仅是座老茶馆,还有与之相协调的环境,体现出传统建筑、传统用具、传统茶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从复兴街门面进入茶馆,在右侧,映入眼帘的是传统的柜台、大红纸写就的标贴、老虎灶、铜茶壶......


       这些纸包内装的是各个种类的茶叶,你可以买回去慢慢品尝


       这个柜子的资格够老吧?


       柜子档头的老画


       还是当年的老虎灶,只是改用燃气了


       墙上挂满了各种式样、各个年代的铜壶


       竹编外壳的热水瓶


       还是传统的瓦缸、竹筛、筲箕、簸簸、玻璃罐子和盖碗茶具。

       店里的邬师傅年逾72,着一身长衫,戴一顶毡帽,招呼应酬、举手投足间,依然保留着传统的风貌


       4、5、6、7、8.....这些是铺板的顺序号,你上错了,铺面门板是关不好的!这里还有满屋的老式竹椅、木椅、木凳、小方桌


       这是夏天纳凉用的棕榈扇(由棕榈树叶制作而成),也有叫蒲扇的


       墙上左侧,挂满了不明年代的各式长烟斗和拐杖


       中间是黄龙溪的各种明信片,连信封都是老式的


       只有柜台上的二维码,显示出茶馆现在所处的时代,你可以扫码付款......


       左侧,一个天井,投下天空的光亮,也注入外界的清风。天井后面,是过去主人的客房(书房)


       墙上的牌匾表明的时代是民国三十年的仲秋时节,是原房主人的子婿赠给岳丈大人的


       牌匾上刻:“花好月圆”金色大字


       中间的对联刻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左侧墙上挂有牌匾、木雕画,屋内摆放有案台,还有供人使用的文房五宝......估计原房主也是有相当文墨的......


       天井靠墙一侧挂有当年黄龙溪的渔具:小舢板、木桨、渔网、鱼篓、蓑衣、斗笠、草帽等物品


       走进茶馆中堂,从墙上的“勤、俭、让”字样,可窥见原主人的家风......


       这里还存放有瓷坛等老式用品


       下面瓷器上的“帝武曌”字样中的“曌”字,是当年武则天在世时,由朝臣宗秦客创造的(曌:拼音zhào,同“照,是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选的字,意指日月凌空,普照大地)。瓷器上的人物,应该就是武则天了(参照资料)。


       正前方是一个小戏台,供艺人在这里弹唱、说相声、讲评书等


       游人在这里喝茶、嗑瓜子、掏耳朵、按摩、聊天......


       过了小戏台,又是一个天井


       墙上挂有竹篮、簸簸、木锅盖、驾驭牲口的用具等物品


       天井两侧,分别是楼梯。从这里上到正街那一头的二楼房间(复兴街那一头也有楼梯上到二楼)。


       二楼,是茶馆的雅间,这里也可为住宿的房间(即“下店上宅”)。


       墙面贴满了过去的报纸,挂有过去的老照片


       房间靠外露台的茶座


       站在二楼窗台向外眺望,正街街景揽入眼帘


       回望茶馆楼下......


       我们坐下来,茶馆的邬师傅热情地为我们斟上热茶,他特别推荐我喝“老三花”。

       随着一声吆喝:“农村那头,盖碗茶泡起来!喝好慢用!”,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我想自己随意续水时,邬师傅忙说,你坐你坐,我来续水,于是拎起铜壶,又是一声吆喝,把茶水续上,盖上茶碗盖子......  


       邬师傅告诉我,这是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以前,茶馆是民国时期镇上的“舵把子”开的......


       共和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为公房。因这里相当一个时期经济不发达,加上自然灾害、国外催促我国还债,大家忙于生计,难得有闲暇时间坐茶馆,这里一度冷清。

       后来,政府把这里交给经营者操作,对外开放促进休闲旅游发展,这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因茶馆面临两条街面,铺面门板打开时形成了穿堂风,在热天,这里纳凉歇息、打牌喝茶的也不少。当客人多、忙的时候要4-5个人才能料理得过来。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这里冷清了许多,外地客人显著减少(原住民少,来的多为外地游客)。目前来这里喝茶的中老年人,主要是怀旧;也有一些年轻人喜欢来这里“猎奇”、“打卡”;一些摄影爱好者来这拍纪念照,有的还带着“模特”来这里拍摄。而冬天,这里老年人来得很少,在周末游客会多些。

       邬师傅说:今年元旦后,中央一位领导也来到茶馆喝茶,我特别给他泡的老三花.......

       这“老三花”还真的不错,勾起我们对早年成都三花茶的回忆。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续了4遍水,茶味依然清香、浓郁......

       邬师傅说:茶馆之所以定为10元/杯的茶水,主要是为了给大家营造一个休闲、歇息、聚会的场所;其他来茶馆经营项目的人也有一个自己的天地......

       顺着话题,我们聊到了如何营造“老茶馆”的经营氛围,让其更具有吸引力,更富有特色。

       离开茶馆时,邬师傅又一声吆喝:慢走,欢迎再来......

       我真心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让这里恢复往日的状态;也希望茶馆丰富内容,增加项目,让更多人来这里品尝“老茶馆”味道,让老茶馆真的复兴起来.......


       ·全文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双流黄龙溪·感受复兴老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