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五十七章:张骞出塞

今天我们讲一位汉朝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张骞被后世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同时也被誉为了民族英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精彩人生。

张骞出生于公元前164年的陕西省固县的博望村,所以后来张骞出使回来后被汉武帝封侯时被封为了博望侯。在汉武帝继位后,张骞以孝廉的身份在宫廷里做侍从,朝廷行政事务的见习官。但年轻的汉武帝从登基时起,就开始考虑国家的前途命运,认为北方强大的匈奴部落是帝国最大的威胁,于是对匈作战的想法就已经开始在他的心中萌生,刚好此时边境捉到一个匈奴的军官,从他的口中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原本生活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的月氏部落,被匈奴打败,而且国王被杀,其余的月氏部落逃到了西方,并且极其怨恨匈奴。汉武帝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联合月氏,共击匈奴,但此时朝廷的大臣们对匈奴和西域几乎是一无所知,只知道有一条河西走廊可以通往西域,于是汉武帝就招募能出使西域的人,去联合月氏部落。但此时的河西走廊被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所控制,而且没人知道月氏部落到底迁徙到了何处,西域的环境也无人知晓,所以这次出使注定是凶险万分,天灾人祸都有可能让出使者有去无回,葬身荒野。

但最后还是有勇敢者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张骞,汉武帝给他安排了一个叫堂邑父的匈奴人做翻译,带领使团向西域进发。这一年,汉武帝19岁,张骞27岁。张骞率领使团从甘肃陇西出发,直接进入匈奴的河西走廊腹地,结果被匈奴抓住,随从大部分被杀,剩余的人被带到了匈奴单于的部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张骞也被软禁了起来,单于为了让张骞为自己服务,套取中原的信息,还给张骞安排了一位匈奴女人做妻子。就这样,张骞在匈奴部落一困就是十年。但这也给了张骞了解匈奴的生活和军事的机会,在公元前129年,张骞终于找到机会,和堂邑父一起逃了出来,继续向着月氏部落的方向走去,从内蒙古,经过甘肃、新疆,穿过沙漠,翻越帕米尔高原,途中在大宛国、康居国向导和翻译的帮助下,到达阿姆河流域,也就是现在阿富汗地区,终于找到了月氏部落。

而此时的月氏部落原来的太子做了国王,因为当地土壤肥沃,很少有外敌入侵,所以早就没有了向匈奴复仇的打算。于是张骞无奈,呆了一年多就准备回国复命,结果在返回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了,被扣留了一年多。刚好赶上匈奴国内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就和堂邑父再次逃脱,这次他把自己匈奴的妻子也带了回来。

公元前126年,此时汉武帝见到了出使13年归来的张骞,张骞将西域各国的国际形势、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给汉武帝进行了详细汇报,汉武帝眼界大开,感慨万分,也对战胜匈奴增加了信心,于是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张骞也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利用自己熟悉匈奴军队和沙漠行军经验的优势,为汉朝军队做向导,确保了战役的胜利,汉武帝论功行赏,封张骞为博望侯。

到了公元前118年漠北决战之后,前往西域的道路已经畅通无阻。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出击匈奴,于是命令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三百人,带上牛羊和金钱,在沿途遇到国家就派出使者拜访。这样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通道就打开了。同时汉武帝还在河西走廊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以此来阻断匈奴与其他部落的联系,保障河西走廊的畅通。西域各国也纷纷派出使者来朝拜汉朝,于是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交流越来越密切,最后终于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公元前114年,50岁的张骞在长安病逝,被安葬在了自己的家乡,张骞的一生都在牢记自己的使命,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对西域的沟通与交流之上,他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汉帝国的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打击和外交政策,此时汉帝国对匈作战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反转,胜利的天平已经逐渐向汉帝国倾斜,但就在这样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另一位抗匈将领的命运却发生了惊天巨变,这个人是谁,他又发生了什么事呢?请看下集:李陵之降。

你可能感兴趣的:(资治通鉴第五十七章:张骞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