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室得见天地宽

一一一一记《黄堡书院》之《王益区民间艺术馆》

        周公当政时,派专职人员到民间采风,即搜集地方民歌民谣,报之周天子,通过采录的歌谣了解民众情绪,作为施政的依据。汉代更是设乐府机构,命采诗之官行走民间搜集歌谣,使“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采风者很认真很负责地做着这件事儿,他们并不知道他们无意间做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采集到的歌谣后来成了伟大的艺术品,我们今天称之为《诗经》。《诗经》里边有十五国风。“风”,民歌也,占了《诗经》绝大部分的内容,许多优美的篇章世人耳熟能详,不少的诗句被奉为金句。从这些原生态的诗歌中,我们领略古人的悲欢情绪,获知先民的劳作状态,了解百姓的向往追求……艺术和生活是那样贴近!

        2019年5月26日我们王益作协一行人也来了一次现代式“采风”。在王益区民协主席萧鹏雁等人热情陪同下,作协主席高转屏领队王益作协二十余成员来到黄堡书院,参观了王益区民协历时两年有余呕心沥血精心运筹布展的民间艺术馆,集中地欣赏了铜川民间艺术家的诸多精湛作品,感受到铜川民间艺术的深长源流!

质朴无华的馆额

        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久已闻名的陈炉石。陈炉石是近几年发现的铜川特有收藏石,佳品迭出,屡获大奖,只缘自己孤陋寡闻,少有目睹。第一次近距离站在陈炉石前,眼前顿时一亮,心也为之一振,形态多姿、色彩沉稳的陈炉石,或如树露年轮,或似剑刺长天,或圆如鹅卵,或方如石龛,它们此时此刻静静地卧在木架上与你对话沧海桑田世事变幻!

        青灰色为主体的石头,因为其成因特别而幻化出不同的造型。千辛万苦找寻到它们的主人把自己对生活的体悟倾注其中,稍加打磨修整,物我合一,一方又一方陈炉石便有了形象的名称,带上了生命的灵性!

        民协主席萧鹏雁介绍,近几年国内大型收藏石石展,陈炉石屡屡获得大奖,不少东南沿海的藏石大师纷纷看好陈炉石,称陈炉石是欣赏石里的一株奇葩。加之陈炉石储量有限,越发掘越少,陈炉石的观赏收藏价值就愈来愈高,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在江南,我见过太湖石。太湖石被世人称为贡石,“漏、瘦、透、皱”为其审美特征,而与陈炉石相比我觉得少了些儿厚重温润之感。以石观人,如果说玲珑秀美的太湖石恰似水乡女儿的话,而沉稳实在的陈炉石正如北地秦人,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过去赏石、藏石是王公贵族文人墨客的雅趣,普通百姓少有涉足,而时代发生变化,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赏石、藏石已成为民众文化娱乐内容之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铜川的民间艺术家们玩赏起自己的陈炉石,没有不为有如此鬼斧神工自然造化的石之艺术而由衷自豪的!

        赞叹陈炉石不仅仅是因为陈炉石是古董型观赏石,更为赞叹的是它被人容易忽略掉的另一个用途:古乐里石磬的最理想材质。汉唐时就用陈炉石制作华原磬,其音清越动听,回声悠远。你用小木槌轻叩石磬,如翠鸟鸣枝,行云流水;力道稍加,如钟声入谷,镗镗塔塔。如果将宽窄薄厚不一的石磬同时击打,仿佛古远的乐音在耳侧回荡,伴曼妙的舞姿回旋在亭榭歌台!

陈炉石简介

陈炉石之一

陈炉石之二

磬音动听

陈炉石之石磬

        流连于一方又一方奇美的陈炉石前,我浮想连翩,仿佛看到人们茶后饭余三五相约,面对一方新入手的陈炉石咀嚼评点,谈笑风生;又仿佛听到华原磬在夜钟楼的唐韵古曲中独特的响音……

欣赏剪纸

        目光随浮想游离,突然眼前闪出一帧又一帧的剪纸,思绪跳过陈炉石,定格于剪纸,仔细赏看,原来是一组剪纸,它“讲述”着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铜川剪纸艺术由来已久,自成风派,尤其是三维立体构图的剪法,使之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马蒂斯”。“抓髻娃娃”“连年有余”“福禄寿喜”这些传统作品以表现民风民俗为主流,线条粗拙,形态抽象,展示剪纸艺术家们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民间艺术馆内,王益区的民间艺术家王进军作为新生代铜川王益剪纸艺术家,他继承铜川剪纸艺术旧有的传统同时,又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创作了与铜川相关的系列剪纸作品,诸如“铜川风景名胜系列”“耀瓷系列”,而“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剪纸,更是新颖别致且具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这个与铜川市黄堡镇孟姜塬有关联的民间传说,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爱情意愿,同时也反映了时政的缺陷。艺术反映着生活!

耀瓷系列之一

耀瓷系列之二

耀瓷系列之三

        为了真正了解近在咫尺的铜川剪纸,我专意“度娘”上浏览了有关剪纸艺术的文章。这是一门易学难精的古老技艺,日常只是觉得一片彩纸随性剪来,没有难度,原来它讲究镂空透雕,剪刻有法。剪纸最初源自民俗生活,百姓人家逢年过节、结婚添子、建屋修灶、祈福求雨……就用剪纸来表达心意,窗花、门笺、墙贴、灯花,无不显示民间艺术家的智慧。剪纸艺人随性下剪,意随剪转,没有固定的章法,直至南北朝时,剪纸才被视为独立的一门艺术。

剪纸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诉求,大诗人杜甫就有诗云:“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1500多年的剪纸艺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陕西剪纸大致分为陕北剪纸、关中剪纸、陕南剪纸三类,它们有共同之处,又有细小差别。铜川剪纸属于关中剪纸,艺术风格具有纯真质朴清新之美,剪纸《孟姜女》比较集中地体现这一点。铜川剪纸的典型代表王益民间艺术家——王进军所剪之组图,线条细则如春蚕吐丝,粗则若大笔挥抹,形象大胆夸张,又不失逼真,可谓“巧、新、美”!

抓丁

寻夫

哭长城

        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剪纸艺术逐渐在淡出人们的视线,令人分外惋惜。“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06年5月,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下大力气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王益区民间艺术馆积极作为,近几年,馆内陈列铜川剪纸艺术家们的作品,不断发掘艺术家的创作潜力,保护铜川独有的剪纸艺术,这无疑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除陈炉石、铜川剪纸之外,民间艺术馆还收藏有泥人、根雕、秦刺绣、唐三彩、老式婚床等艺术品,这些都映现着铜川曾经的民俗世风,记录下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情怀。

        忽然间觉得,王益区民间艺术馆岂不是现代社会最出色的“采风”机构?  先民们劳作之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以宣泄他们内心的欢愉,此而不足,又“歌以咏之”,如此成就了诗章。“诗言志,歌以咏”,陈炉石的品赏,宜君剪纸的创新,秦刺绣的动人,是另一种形式的“咏志”之作,汇集于民间艺术馆,斗室得见天地宽阔,能显民生冷暖,我们作协的“采风”活动则负责将民众的雅趣、岁月的静好、生活的斑斓传达给更多更多的人!

      作协会员们带着  “益山益水,同寻最美王益”的使命行走在王益的山水之间,临别回望,一抹艳阳一抹绿荫的王益民间艺术馆就是“最美王益”的一角!

作协采风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斗室得见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