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校共建:四川达祖小学举社会之力养育每个孩子

达祖小学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泸沽湖镇木垮村达祖社,原为木跨村的村小,后来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2004年年底,李南阳先生和游静芬女士了解到不少学生因为入学不便,家境不佳而辍学,而原有的校园房屋破旧,决定来此办学。2005年3月,一座两层木楼的新校舍,终于落成,楼上是教师宿舍与办公区,楼下是两间教室,学前班和一年级。

借力教师队伍

达祖小学起初主要依靠支教教师,年轻的支教老师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美术、英语、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在周边学校都难以开展,达祖小学的孩子却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智育和德育课程。达祖小学的课程非常丰富,老师们还一度担心丰富的课程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但不差,而且一直名列泸沽湖学区的前茅。

课堂在天地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举行两天三天两夜的徒步活动,从大竹村出发,沿茶马古道前行,20名学生分成三排,每排都有老师护送。

结合乡土村落资源开发基本的技能素养,例如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发展运动体能,射箭、骑马等传统运动项目。学校还依托自然资源开设自然观察课程,带学生认领当地的草木鸟兽。

学校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文化,而不是拘泥课堂和课本,家庭村落的力量一定要参进来。学校要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学校,白天上课,晚上学校开始扫盲,周六日有辅导班和技能培训班,村中的大人和小孩在一起学习。

走出去也能回得来

我们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在内,一直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体系,顺利升学,成为学习的重要目标,而达祖小学呈现出了教育更重要的东西,既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走出去也能够回得来。学生在欣赏外面世界的美好的同时也拥有对家乡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以及在生活中持续学习的能力,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更美好的生活,当我们为孩子创造出这样一种更加宽阔更有多重发展可能性的教育时,孩子就能够依据自己的意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谓自己的意愿就意味着他在学习中发展出对自己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自我认知又是和本身民族的变化、民族的认同,这些多层次地缠绕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个体。

村校联合办学

达祖小学的很多做法都让人兴奋,非常值得借鉴和尝试,例如将学校建设成联络家庭社区的纽带,这种教育大局观对城市教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达祖小学的办学,依靠每一个家庭,依靠村落的力量,反过来,学校也也惠及每一个家庭,反哺了村落,学校不再是一个培养学生的地方,而是成为一个社区文化中心,担当起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汇集社会力量的桥梁。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校共建:四川达祖小学举社会之力养育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