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中国文化七书

钱穆,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被学术界尊为“一代宗师”“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

早在1962年,钱穆先生在给香港慕德中学师生所作的演讲《读书与做人》中,就提到了“中国人的九本书”这一概念,之后,钱穆先生在其《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书中,又重新梳理出中国人的“文化七书”这一概念,去掉了“九本书”中的《大学》与《中庸》,更加强调突出了《老子》与《庄子》。如果说“九本书”的提法侧重中国正统思想的传承,更符合大多数人的理解与认知,那么“文化七书”则更突显钱穆先生本人的主张和见解,更注重中国文化的“阴阳”协调,也更加有助于理解中国文化之“统之有宗,会之有元”。

以下文字摘自《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一书:

我在十年前,曾经提出一个主张。我说我们中国人,应有几部人人必读的书。西方人人必读的第一部,应是耶稣教的《圣经》(即《新旧约全书》)。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朱子选了一部《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我个人则认为,我们今天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应该读四部书:一部是《论语》,一部《孟子》,第三部是《老子》,第四部是《庄子》。读了这面,还应该读那面,这就叫“一阴一阳”。在中国思想界里,一正一反,一积极一消极。

我可以告诉诸位,中国的读书人,从古代汉朝起,到近代清朝末年,他们讲的孔孟,其实没有一个不读《庄》《老》,他可以反对《庄》《老》,但不读《庄》《老》,如何来反对?当然讲道家《庄》《老》的,亦同样没有不读孔孟的。所以我想,我们今天以后的中国人,比较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至少应读四本书,《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我曾经写过一本《庄子纂笺》,就有人骂我,讲孔孟而注《庄子》书,是挂羊头卖狗肉。但我又曾写过一部《论语新解》。我自有我的主张,此处亦不再详细讲了。

这四部书是古代的。若要再读后代的,则我更举三部。一部是禅宗慧能的,《六祖坛经》,诸位并不信佛教,亦该一读。这书不仅唐代,此下宋、元、明、清四代人,多读此书,以及现在的西方人,读此书的亦不少,我们对此书自该一读。

第二部是朱子选的《近思录》,把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张横渠四家言,分类收入。清代江水,又把朱子的话逐条为《近思录》作注,这就会合了濂、洛、关、闽五家言,亦值得我们一读。

第三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代表着理学家中的陆王一派,我们亦该一读。这三部都是后起的。《六祖坛经》是纯白话的,《近思录》《传习录》亦可说多半是白话的。

拿唐朝以下的三部,汇合上战国时代的四部,可称为中国新的“七经”。我想读了此七部书,始可知得我这次所讲中国思想史“统之有宗,会之有元”的所在。但这只不过是我一人的说法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钱穆先生:中国文化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