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

《心法》

炎炎盛夏,呆在干净整洁的空调房里,如果不读点书,心里总有些愧对电费和假期的诚惶诚恐。呵呵,这也是教师的职业病之一吧。

这几天重读稻盛和夫的《心法》,记录一下感悟~


提到稻盛和夫相信很多人也都不陌生,27岁开始创业,赤手空拳四十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的企业。最令企业界对其肃然起敬的是他在78岁高龄的时候重建日航,将即将破产的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最高的利润。1983年创办了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设立“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心法》中讲述了作者关于世界观,价值观的思考,也是稻盛和夫人生中指导自己实践的准则和要求。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正是这样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所以读书,不是看他做了什么,而是要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做,他的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两个大脑的不同,更是决定了行为方式,最后导致了不同的结局。

1.意识的绝对重要性

从书中来看,稻盛和夫是一个十足的唯心主义,或者他相信唯心主义,相信意识的重要性,以至于他在书中说到存在一种宇宙意识,即促进万事万物生长发展,促进其进化的“意志”这也是他解释“无机物法则”的一种态度。例如:伽利略提出说“地动说”时,遭到了当时基督教的反对。但是伽利略却说:“即使反对,地球照样在转动”也就是说,在地球这个转动的事实被证明前,它只是某些人所持有的哲学,信仰而已。所以,一切都起源于“心”的作用,一切都是从意识开始。

另外作者也说,我们在不能了解宇宙全貌的情况下就否定存在造物主。但是如果造物主存在,那它是否控制并且操作着一切呢?对于这个问题,稻盛和夫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他认为,造物主只是给了我们最初的意志。所谓的最初意志就是“万事万物都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化发展”但是个人怎么发展,他给你绝对的自由。造物主并不是高高在上,控制了一切,它只是给了人最根本的东西——灵魂中最核心的东西。然后,就给予了我们自由,我们可以自由行动,包括做好事的自由和做坏事的自由。

作者对意识的绝对确信,甚至延伸到了DNA,稻盛和夫认为,DNA的突变不仅仅是基于外部的因素,意识体,意识这种内部的因素也会导致基因的突变。比如,大象的鼻子很长,进化论的解释是“偶然出现了鼻子很长的大象,因为这种大象很适应环境,所以就生存下来了”那么同大象处在同样环境下的其他动物的鼻子,是不是也应该很长呢。而事实上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环境只有大象长了长鼻子。另外再看看大象用鼻子把青草送进了嘴里的样子,好像也并不是很方便,似乎很难说这是为了适应环境,感觉上它也并不是需要这样的长鼻子。所以作者认为,是大象自己和别的动物相比,因为某一点的需求希望自己长长鼻子,就张了长鼻子,所以正是由于这样的意识长时间的影响导致了大象DNA的改变。而常言道“相由心生”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很多人会对这样的观点不敢苟同,这个直接挑战达尔文的进化论。但是稻盛和夫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科学认知。他认为,所谓的科学,不过是“现阶段所认知范围内的事实”。它既不可能正确的解释一切事物,也不代表唯一的事实。而面对科学无法解释的领域,这个时候其实就是意识进入的领域,而意识有好有坏,而且纷繁复杂,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培养一种全局观的意识,也就是“造物主的视角”,从人类视角出发解决问题,有时候比科学计算出的更有效果。

2.意识的完善

稻盛和夫的唯意识论,在他的人生哲学里占着绝对大的比重。“提高心性”是他在书中讲到最多的。为什么要提高心性?随着生命的诞生和演化,为了生存,为了维护自己的肉体,需要具备自我防备的本能。其中之一,就是人会有欲望。为维持生命的食欲,为了繁衍子孙的性欲,都是欲望。同时,因为人具备自由,所以就可以为满足欲望而采取行动。而因欲望才去的行动可以有好的方向,也会有坏的方向,而人具有两面性,既可以成为大慈大悲的佛,也可以成为穷凶极恶的魔,所以欲望加上自由,人就有可能作恶。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朝着造物主的要求前进的方向。作者也是修佛之人,并在65岁的时候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他列举了罪行的六大烦恼“贪”“嗔”“痴”“慢”“疑”“见”:

贪:就是想一切都据为己有的贪婪之心

嗔:不管他人感受,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发火动怒的浅薄之心。

痴:把变换无常的世界看成一成不变,当自己幻想破灭的时候就会发牢骚。

慢:傲慢不逊之心

疑:怀疑之心

见:总是从负面看待事物

而贪嗔痴被称为三毒,面对这些问题,作者同样用佛学解决问题:

布施:要为他人尽力

持戒:要知足,要遵守戒律

忍辱:要忍耐,有韧性

精进:要努力工作

禅定:要把心沉住,保持心平气和

智慧:进入悟境

3.行为必须性

作者认为: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要知足,或者就要感谢;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的为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面对逆境,作何也列举了3个人生阶段:知识,见识,胆识———

知识就是你在书本上,生活中获得的能量。重要的是你需要把这些知识上升到信念,也就是见识的高度,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行为方式在里面,才能一通百通。然而,即使再有见识,若不能实行,也将是一事无成。所以需要把见识变成胆识,这需要克服艰难困苦来培养。比如,我不挺身而出,这个世界会如何?我不挺身而出,这个单位会怎样?要具备这样的使命感。这一点有点像曾国藩提倡的“躬身入局”,把自己置身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能量来源。

作者认为万事万物是以共生状态存在的。但是为了共生就必须竞争,同时为了竞争又必须共生。作者对“适者生存”的理解是:并不是说某方有意识的去消灭另一方,而是某方为了自己的生存拼命努力,使得生存努力不足的一方衰落下去。

总之,稻盛和夫用他博大精深的哲学告诉我们,“成功也是一种试练。有的人在成功时得意忘形,就会堕落,而有的人在成功后意识到成功并非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要不断努力,提升心性。”在《心法》这本书中,类似这样给人醍醐灌顶感觉的思想火花不胜枚举。娓娓道来之中,思想火花跃然纸上,让人有感同身受的共鸣感。不管是深陷困境的失败者,还是春风得意的成功者,特别是对自己的人生抱有不安、丧失自信、陷入苦恼漩涡的人们,阅读此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引领你的人生走向更高的层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盛和夫《心法》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