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自省故事27——关于婚礼

今天穿了件十几年前的衣服,白色的小西装上衣,买的时候原本是一套,裤子因为穿的次数太多磨损得不能穿了。

一同事跟我说,他也有一件很像我这件的衣服,他的那件是麻的,而我这件算是棉纶混纺吧,棉里夹杂着金丝线,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我仔细想了下,记起这套衣服是结婚时买的,同时买的还有一件红色的短袖旗袍,至今都完好地保存着。距离现在已经13年了。

我于是同他说:“这衣服是结婚时买的,已经十几年了,那时还买了件旗袍。”
他道:“这么好糊弄,就两件衣服啊?”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其实并不了解我的全部,什么叫糊弄呢?在婚礼这件事上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被随意糊弄了,或者男方家故意糊弄了我。

我的公婆是很好的人,我们领了证后还赞助我们买了婚房,2006年时的7万块算是不少的钱了,我们贴了4万块,完成了首付有了自己的房子。婆婆把我当女儿对待,刚开始与男方亲戚在一桌吃饭时,婆婆常给我夹菜,每次去公公老家时婆婆还给我开小灶,我过三十岁生日时公婆买了很大的黄金项链给我,帮我照顾两个孩子,他们做的其实早已超出我的父母。我常常告诫自己以后不能忘了他们的恩情,幸亏有他们在,我才不至于趴下。

关于婚礼,有女方的父母趁机向男方索要巨额的彩礼,不光是要现金还要替女儿要什么金银首饰。在我们那里同我一个时期出嫁的,少则一万,多则数万,家家还喜欢攀比,好像彩礼要的多的就显得自家闺女金贵。而我很佩服我的父母,我和妹妹的彩礼钱,母亲一分钱没有要,考虑到我上了大学花费家里的钱,在家里办酒席时给了母亲7000块,妹妹的酒席钱都是母亲贴钱操办的。母亲说:“只要你们过得好,什么都无所谓。”

在农村女儿出嫁很喜欢摆排场,都是很好面子的人,谁家来接新娘的车牌子好,车子多,好像谁家就特别风光,让人觉得那家人的女儿定是找了户好人家,有钱人家。母亲也是受了这样的影响,所以后来在我出嫁时生了我的气。

第一次办酒席是在爱人的老家,我娘家人没有人出席,这是我的决定。为此母亲一度与我不开心,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公婆家应该按照常理,搞个接新娘的车队还要派一辆大巴过来把我娘家亲戚全部接过去,吃完酒再送回来,从南京到盐城,只为一顿饭——城里不像农村结婚要吃上两三天的。我觉得这样破费不合算,而且我们以后几乎不会在盐城安家,我的舅舅姨妈们不去盐城的家也没多大关系。于是跟母亲商量,我们就不按照习惯办了。不要从家里出嫁了,我就直接去到男方家,在那边办了酒席后,再随男方回到南京办我家的酒席。

母亲说:“不是我非要讲究排场,怕别人说闲话,别人家没念书的姑娘哪家不搞得体面风光的,至少村里人都看到了那样的场面,你还是个读书的,到头来好像不明不白的就跟了人家。”以前,不理解母亲的苦心,还觉得母亲教条,觉得自己在外面有点见识,心里觉得结婚的那些仪式能简则简,不要也行,只要小俩口幸福美满就万事大吉了。现在自己有了女儿,待我女儿出嫁的时候,我是要她风光体面的出嫁,好让男方更加宝贝她。

我这么说不是后悔当初婚礼办得简单,那时完全没觉得有什么委屈,不管是男方那头还是母亲这边,他们都是按照我自己的意愿操办这个婚礼,我感到满足又幸福哪有余力操心其他什劳子事情。脑袋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在上海立足扎根,如何在上海买一套房子,如何给未来的孩子一个好的保障,还有很多很多,一个懵懂的小姑娘,怀揣美梦,满心欢喜地要去规划自己的小家。

如果现在让我重新来过,我仍然会选择最省钱省事的办法,仪式有时候是给别人看的,有时候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果我没有这种虚荣心,也不在乎别人的看法,那我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却不能够从中得利呢?我选择简单,至少让男方少花了一些钱,这省下的钱不也是自己的钱吗?仪式简单甚至没有仪式不代表得不到幸福的婚烟,反之仪式隆重排场再大,也不见得就幸福到哪里去了。当然,我个人以为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的,只要随着自己的心就好,无所谓简单还是隆重。我觉得结个婚买两套衣服一点也不委屈,是自己做的决定,是自己挑的衣服,是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是非审之于心,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我特别喜欢这句话。

徐永萍
2019/4/10上海
欢迎善良有爱心,乐于奉献的友人,搜索微信公众号“胸无城府心如玉”,关注并投稿。

感谢您的时间,感谢您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百个自省故事27——关于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