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他家生意那么好

    上下班的路上有一排餐馆,马路牙子牛肉面,重庆食府炒菜,老掌柜涮火锅,小村长小炒林林总总。经济不景气,都从早晨买早点开始到中午下午接到晚上买堂食 ,家家都忙的,不亦乐乎,但生意,却是泾渭分明。

      马路牙子牛肉面。店门口玻璃橱窗大,搞了个写着店家历史的文化墙和真人一样大小的俩师傅拉面的铜雕,有逼格有文化。那俩铜人就和很多步行街上经常见到的各式掏耳朵的呀,表演茶艺的艺人铜雕一摸一样。要是没有这两个天天在哪里静态的表演着拉面文化,要是看不到店门口马路牙子牛肉面的铜色牌匾,这店家的橱窗还就真和博物馆的一面展柜一样,供人参观都可以收费。而行人们是每次路过都会先被那两个铜人吸引,驻足看看,吃不吃牛肉面倒不多考虑。来来回回的多了,每次透过那两个永不变姿态的铜人经常可以看到面馆内就和博物馆空旷的大厅一样,桌椅空荡荡的泛着古铜色的光,灰尘在有桌面反射的光线中起舞,连着幽暗,深向远处。马路牙子牛肉面的生意可想而知。

      老掌柜涮火锅。三层楼,有些年头了,像个老人。那位置可好,九十度,占着往东往北的两个路口。过来过去的行人老都得经过它的路口,所以老掌柜这个名字起的是名副其实。而且每天早晨就像一个老掌柜一样,总有一个保安老头,会把店门口的地砖拖的干干净净。他拖地还有一个特点,就拖离自家门口最近的那两格地砖,跟画自家一亩三分地一样,多一格,都不拖。于是每天早晨在老掌柜门口就可以两道地砖,一道特别干净,窄窄的,另一边的地砖脏脏兮兮,特别大。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脚踩干净一脚踩脏的,深一脚浅一脚,深一脚浅一脚,匆匆忙忙,陆陆续续走过。老掌柜的生意不知道,反正门老口是深深浅浅的。

      而这家点店,每次路过,都让吸引我多看两眼。餐厅大名叫“汇隆御粥轩”,就这五个字,除了“粥”字,泛着一点点人间烟火的味道,汇,隆,御,轩,个个都透着某某攻略的气息。这还不算,在进门的门头上又挂着一个精致的小匾,大气的写着稳稳的一目了然的三个大字“新疆菜”。它临街的橱窗都是大玻璃,可以清楚看到餐厅里面亮丽堂皇的灯光和桌椅,有时候还会被蒸腾的饭菜气弄得雾腾腾的,感觉里面推杯换盏杯筹交错的食客是人山人海。看来它家的新疆菜做的也名不虚传。这还不算,它门口也是人头攒动,这一切着实引起了我的好奇。观察了几天下来,我发现就在那新疆菜牌匾的上面,店家安装了一幕高清电视,直接连接央视频道。为了在户外视觉效果更清晰,还贴心的给电视屏幕左右及上方安了遮阳板,这下可好了,来来往往的行人们都会瞄两眼,到新闻时段了,爱看新闻的竖着耳朵放满了脚步从它家门口走过,时间不急的干脆停下来看几分钟再走。到了晚间综艺节目时段就热闹了,总是有一堆人不远不近的伸着脖子看着,无形中给餐厅聚集了不少的人气,到了饭点,观望着的人们就自然就走了进去,难怪这家店里自中午起到深夜总是满满当当,人声鼎沸。而更让我意外的是我那天偶然早起路过的早晨,“大米稀饭~”“小米稀饭”~“油条、花卷~”“包子~馒头~”这一声声来自汇隆御粥轩的叫卖声,着实让我惊叹,原来是这么一家接地气的店啊,就好像面条嘲笑方便面不过就是烫了个头的面条,其实粥不就是稀饭的高配称呼吗?粥叫成稀饭,在北方不是更接地气,更得民心吗?这攻略里的这皇那妃也是喝着叫粥的稀饭长大的吧,更何况我们凡人呢,看着这家店里进进出出喝着稀饭,吃着家常馒头包子味道,温暖了清晨的人们,心里突然一下开心开朗了起来。生财的确有道,就这么想着,不留神就走到了马路牙子牛肉面家冰凉的铜人旁,耳边传来老掌柜家的喇叭里喊着的让人一点食欲都没有的~~粥,~~饭,煎~~,因果轮回,原来,怪不得他家生意那么好。将来,相信,他家的生意一定会更好!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怪他家生意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