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滴滴

最近一周多,各大头版头条都报道了滴滴顺风车事件,舆论的讨伐与谴责把滴滴推上了风口浪尖,企业的安全运作体系缺失,相关工作人员不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不重视,可以说蝴蝶效应导致了最后都不愿看到的悲剧。

事件的连锁反应,影响在不断扩大。滴滴出行分管顺风车业务的高管相继离职,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总裁柳青发布公众道歉信。其他的打车品牌也陆续下架或者停止了顺风车业务。可以看到,大家对整治打车行业的安全隐患是下定了决心。

滴滴6年一路走来,从被质疑到接受,再到成为公众出行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模式,解决了城市出行难的问题。当然背后也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繁荣,新生代们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心理,以及带来的具体的实惠,甚至是一些政策的倾斜。

作为最近一年使用频率明显的滴滴打车一族,也有几点体会:

首先,滴滴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明显要好一点的可能就是专车司机了,当然是价格也很明显。快车和优享,遇到的司机就得看运气了。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优享司机,车子品牌,原谅我,已经忘记了,我基本上看车只看两个信息,颜色,车牌。记得应该是黑色的,因为是夏天,还开了空调,很凉快。很多司机,因为成本原因,基本上不开空调的。我上车以后,发现司机开的路线完全是最优线路,感受太好了。然后路口右转的时候遇到前面有个小车占了位置。然后,司机半边倚上路沿,然后转了过去(没有违规)。最让我感动是,下车的时候,司机给我说,希望你上班没有迟到。其实那会还早,还没到九点。后来看了下微信自动扣费记录,也是这段时间价格最低的。这是我感受最好的一次。

一般来说,司机开车要么是按照导航来开的,要么是凭借自己经验的。而且有时候感觉,明明可以稍微快一点的时候,还是慢悠悠的。当然我个人基本上也不愿意同司机起什么冲突,有话好好说。

其次,发现高峰时期,特别是下雨的时候,打车超级难。我记得有一天下暴雨,8点就打开App,结果发现,快车,前面排队的有110号人;优享,还需要等待1个多小时。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请了3小时假,然后坐的地铁去上班。

最后,感觉打车费用在稳步上升。当系统把你定位成一个固定用户以后,价格就上去了,而且基本上没有优惠。因为它知道,不管费用高低,你都会使用,可以说是杀熟吧。所以,夏天过后,我也考虑会更换出行方式了,毕竟荷包君很受伤。

最后,说打车安全。我觉得不光是滴滴打车,出租车也存在这方面的隐患。除了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自我防范也必不可少。万不能贪图便宜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同时在行车中注意观察,遇到紧急情况,要急中生智,免于危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