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交谈》2.一把椅子——独处与自省

有效交谈的基础是同理心,也就是感知并接纳对方情绪、感受的能力。而要感知对方,首先要学会感受自我。交谈所需要的第一把椅子,就是独处自省

一、学会独处才不会孤独

1)独处不等于孤独。

独处与孤独这两个词看起来很相似,其实含义却大不相同。独处是主动的,孤独是被动的;独处是在远离人群,从而有更多时间来思考自我与世界,孤独是在接近人群,害怕被社会、被朋辈群体所抛弃。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心理动力分别源自于内在外部世界

2)学会“伴独”

独处的能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每个人都有着双重的需求,既需要有人陪伴,同时也需要拥有不受干扰的个人时间。教孩子学会独处,并不是要把孩子丢到一边不闻不问,而是要做到“伴独”——一边陪伴着孩子,一边给予他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活动、去独自思考。

学会了“伴独”的孩子,不会感到孤独,而是会清楚自己常有人相伴,会掌握与自己为伴的方法。

3)孤独源于分离焦虑

与主动的独处相反,孤独的感觉则往往源自于缺乏陪伴。因为不知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能做些什么、会遭遇什么,所以小孩子对于与父母分离会感到异常的焦虑。即便是成年人也同样如此,由于害怕与社会、与人际关系分离,很多人几乎得了手机依赖症,一有空闲就会拿起手机来翻两下,即便上面根本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4)从“无聊”中寻找新鲜

没有学会独处的人,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无法忍受“无聊”。事实上,他们口中所谓的“无聊”,换言之就是缺乏感官刺激。于是乎,他们一有空就开始刷微信、刷抖音、刷朋友圈,接收了无数新奇古怪的信息,却完全不需要任何的认真思考,自然也就不会有任何的成长。忍受无聊,为了与无聊共处而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才是构建思维与情感的最有效办法。

二、数字时代摧毁自省

独处的回报之一就是自省能力的增强。当无法从外界获取刺激与满足时,我们就会开始认真面对自己的内在世界,就会开始与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从而明白自己是谁、想成为怎样的人、对自己有着怎样的看法。

1)SNS让自省变成了表演

过去的我们,通过日记、通过交谈来记录经历、反思自我。现在的我们,则越来越习惯于用博客、微博、脸书等等SNS手段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然而任何SNS通路都是面向大众的,这就让为自己而写的日记,变成了为关注者、读者而写的表演活动

在写日记的时候,我们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但是在写SNS的时候,我们更多地考虑的是,写下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人设,是否能帮自己加粉。这就限制了数字空间成为自省之地的可能性。

2)被算法困住的我们

在这个算法无所不能的大数据时代里,你在网上的一切行为,都会留下痕迹甚至会被转化为数字。你看得到你最爱浏览的是哪些网站,又分别逗留了多长时间;你收得到过去一年里网络支付的账单(包括详细分析);你调得出你与特定对象的所有通话记录。

然而,这些数字和记录只能让你知道你做过了什么,却无法让你想起,你究竟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困在算法牢笼中的你,仿佛变得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只是一个数据的集合体。


建立同理心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面对自己,即学会独处与自省。独处并非孤独,而是主动地拥抱自我、主动地与无聊共处。自省也并非是SNS上的炫耀式发文,而是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并认真反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拾交谈》2.一把椅子——独处与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