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孙丑下》05:仁者凭什么“无敌”

《孟子·公孙丑下》05:仁者凭什么“无敌”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孔子终其一生,只敢说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足够与之相媲美的更为宏大的精神世界。孟子承袭孔子的衣钵,更为笃信这个精神世界的存在,甚至大胆提出了“仁者无敌”的论调,并用自己学识论证了这一观点。

仁者凭什么无敌?

孔子也好,孟子也罢,之所以推崇将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完美合二为一的圣王仁者,特别是孟子将圣王仁者提高到“无可匹敌”的地步。恰是因为历史上的圣王仁者,是要成百上千年才能出一个的。

孟子讲“仁者无敌”时,首先屏蔽掉了诸侯王皆以德行仁的可能。以“仁者”匹敌“仁者”,这样的局面既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也不存在于孟子的思想体系之中。实际上,天下诸侯王皆以德行仁,恰是孔孟追求的“天下大同”理想社会。之所以称之为是理想社会,恰是现实世界距此尚任重道远。

回到现实世界,孟子所希望的是天下能够出那一位以德行仁的诸侯王,以仁德行仁政,无敌于天下,从而结束变乱,旧天下生民于水火。值此战国,累世求一圣德君王尚不可得,怎么好去想象圣德君王遍地的场景?

当时,天下的诸侯王之所以无一专注于仁德、仁政,恰是因为当时崇尚武力、注重利害之风盛行,没有诸侯王肯将眼光停驻在没有丝毫现实力量可言的仁德、仁政上。梁惠王初见孟子,所求也不过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在一个利益熏心、变乱迭起的时代,谁能够真正关心仁德、仁政的力量呢?

有子深谙孔子之道,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孟子承袭孔子的衣钵,讲“仁者无敌”仍然拿孝弟这个根本来作比。“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在孟子看来邻国攻打仁者之国就像率领子女去攻打他们自己的父母一般。

当然,这个比喻有个前提,那便是“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怎样才能让“邻国之民至仰之若父母”呢?孟子给出了五条建议:

一、悦士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的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治理结构。后人概括中国式治理“有治世,有治人,无治法”,也就是说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历朝历代的君王专注的并不是治理天下,而是寻找与自己治理理想相匹配的贤能之人,然后通过人影响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治理理想。真正伟大的帝王,先是对自己选拔出的人才所展现的良好精神、风貌予以鼓励,然后引导他们将良好精神及风貌变成全民的精神及风貌。对于中国官员来说,他们的任务除了管理,更主要的是负责培养治下之民的良好的品格和精神。

孟子所谓的“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便是这样的意思。诸侯王肯于如此做了,天下士人便心悦诚服,愿意在这样的邦国安身立命、施展才华。

二、悦商

国无商不富,一个以德行仁的圣王,仁心所及,不能没有商人。想商人之所想,急商人之所急,才会“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具体做法是“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廛”是街市上商旅用来商业经营的房屋。所谓的“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商旅经营盈利,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商旅而不是与之争利。

三、悦旅

“关讥而不征”——互通往来的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如此一来那些从关卡通过的旅人才会自在的愉快通行,财货、信息、人才、人口才会通过关卡自由流入。那些不得不在天下间流转的人才会选择这些道路、关卡旅行。

四、悦农

国无农不稳,对于农耕文明占主流的中国而言,以德行仁的圣王仁心之中当然不能没有农民。取悦于农民的关键是“耕者助而不税”,这一点与对待商人的态度差不多,对待耕者,只助力而不从他们身上牟利。耕者的存在本身就是国家稳定的根本。相对于商人而言,耕者获利更为艰难,对之的助力要更加一层。

五、悦天下民

至于“悦天下之民”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士是邦国治理的关键,商是邦国富足的关键,旅是邦国吸引力的所在,农是邦国稳定的基础。而“悦天下之民”则是统而概之的升级版。中心欣悦的士、商、旅、农能否在邦国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关键看邦国是不是宜居之地。税收重不重、基础设施好不好,治安状况如何都是判断指标。孟子所处的战国,人们更为关心是不是有乱收税费、乱派劳役。如果“廛无夫里之布”,就算是适合生民安居的好环境了。不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便体会不到这个“廛无夫里之布”的可贵。

士、商、旅、农个个中心欣悦,天下生民在此能安居无忧。这样的环境在变乱的战国,简直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天下生民看待这样的邦国自然个个心向往之如孟子所言“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果真有以德行仁到如此境地的圣王,说他是“仁者无敌”也不算夸张,在变乱的战国时代,能有一个“仁者无敌”的君王横空出世,变乱归于一统自然指日可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公孙丑下》05:仁者凭什么“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