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元宵节

   

2023·北京


又是一年元宵节。

    有人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据说,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从小对于元宵节的认知是春节的尾巴。小的时候并没有多少学习紧张的记忆,但是对于节日的结束还是心有不甘。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再放炮了。所以这一天的晚上,好像是与鞭炮的团圆,倍感亲切。

    小时候元宵节最深的记忆是厂区灯会。那真是气势恢宏。元宵节前各单位的能干之人就把各式各样的花灯点起来,大的都可以几人高。花灯的设计体现人们的愿望和喜好,西游记播出的那年,就会有很多家都做西游记人物形象的灯;红楼梦播出的那年,十二钗则又必是风景。明明晃晃的灯照亮整个生活区的街道,人们熙熙攘攘的上街观看,景象现在想来都是十分壮观。而自己玩的普通小灯笼则就只能作为树枝和建筑的装饰。后来,灯会被取消了,因为如此隆重的灯会在能源消耗、人力使用都是很大的。灯会则停留在了人们元宵节餐桌前的谈资中,而小灯笼则成为不能少的元素,挂在自家阳台,照着外面暗暗的夜。

    对于正月十五要团圆的认知则是在上班后出差的日子里。风俗虽然正月十五是节日,但是企业管理并不能依照风俗执行。不能回家的时候,才开始觉得节日团圆是多么宝贵。

    出门在外,也要过节。于是天南海北的人们聚在一起过节,就出现了过节风俗的多样性。北方人说元宵,南方人说吃汤圆。随和的男生出来打圆场,“反正都是圆的,叫啥都行!”当命名被统一,分歧还是存在。北方人实在不能理解咸味的“元宵”,南方人又实在不能理解为啥做的时候不是不“包”馅,而是在大笸箩中“滚”来过去?

    出门在外多了,正月十五变成一个心底重要的节日。因为只有回家,才能找到自己小时候的味道。

    不知道古人对月圆日有什么意象设定,但月圆即团圆的意义让漂泊在外的心看见月亮就感受到暖意。


2021·伦敦

你可能感兴趣的:(155 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