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柿柿如意

前一天两三个小时的出行太短暂,不能尽兴。与铁伴和她老公约定,国庆节这天一行四人去远一点的山上——石婆婆山,传说石婆婆犯了天条被天帝施以鞭刑,独坐在山顶上打座,我们去看过它近处的小天桥石,对面还有一处大天桥石,是通往天界的石桥坍塌后遗留下来的,形象奇特,也值得一看,只是路不好走。

八点多,收拾了携带的食物:苹果,石榴,牛奶,火腿肠,鸡爪,千层饼,洗净切好的葱花,拿上水杯。铁伴说今天主要活动是野饮,我们的野炊比较简单,主食就是桶装方便面,她会带上纯净水,烧水壶,在山里凑着石头摆成锅台样,拣来树枝支锅烧水,方便面用开水泡开,带来的食材摆放在石头桌面上,几个人就可以大块朵颐。这属于简单又实用的野炊。

我在山里吃过最有意思的一顿饭是邻县驴友炖的羊肉汤。大概七八年前,我们去本地的黑龙潭游玩,只带了些饼干火腿肠,中午在潭边碰到一行翻山越岭赶来的人,他们背着炉子、铝锅,在潭边现场炖了一锅羊肉,几个人开始邀请我们同吃,大家女同志居多不好意思。

几个人吃完后剩了不少,又招呼我们说,你们没有做饭,这羊肉汤也不往回带,你们每人喝点吧!我们一行六七人,这才放下矜持,用一次性杯子做碗,用折来的树枝做筷子,风卷残云般把人家的羊肉汤“报销”了。今天想想那画面就过瘾,幽深的潭边,闲云悠悠,嶙峋的怪石,飒飒山风,树上成串的鲜红山茱萸在头顶闪耀,我们坐在石头上饱尝陌生人馈赠的羊汤。

铁伴老公今天开车,出城往东,一路进发!

刚从主路上下到通往村子的水泥路,就碰上母子二人赶着一大群足有两百只的波尔山羊往山上去,羊群缓缓行进,我们跟在后面不敢鸣笛,怕惊了羊群,它们四下逃散。可一点一点挪着实在着急。往车窗外张望,明晃晃的太阳下,左侧的田埂上沟崖上,红彤彤的柿子格外耀目。柿子是晴朗秋日里最明丽的一幅画,古朴的柿子树枝干黢黑,树冠呈圆形铺展在蓝天白云下,红黄色的树叶所剩无几,枝头一串串红灯笼高高悬挂,后面是青色大山的背景,别提多诱人了。

我们干脆把车停在路边,走到树下仰脸观察,会不会突然掉下一两个,捡拾起来尝个鲜?开着拖拉机拉玉米秸秆的老伯告诉我们,想吃就摘吧,反正这些柿子最终会变成小鸟的食物。柿子不好摘,摘多了也没人吃,谁摘是谁的!可这么高的树,怎么摘到呢?都是几十岁的人了,上树显然不现实。可不摘几个又心有不甘,怎么办?能不能找根竹竿?

羊群走远了,我们也继续前行。

入山口的村子叫“打碾石”,因为这里的石头可以砌成石碾,山坡上还留有一个四周已经砌好没有起出的石碾,大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见证。这里山深林密,正常的年份,沿着小河往山上走,一路水声哗啦相伴,今年太干了,河谷干巴巴的,远远看着的红叶是黄栌的叶子干枯的,树下的藤本作物早焦了,真让人心疼。

这座山还有一个特点,路上的小石子打滑,稍不留神就会打个趔趄。我们一路拽着树枝艰难前行,碰到一位大爷,他说我们走的不对,这条路不到大天桥石,两位男士坚定地认为可以到达,我和铁伴无所谓,反正就是游玩,目的地没什么要紧。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好像也不适合走得太远,只管前行,不问目的。

路上碰到的“石抱树”

十二点终于上到一处山坡,两位男士放眼看去,确实走错了方向。离大天桥石还有两个山头,需要下到山谷再翻上去,大家体力不支,决定顺着原路返回!

坐在树下歇息的时候,发现了一株棠棣,果实已经没有了酸涩,面面沙沙的,我尝了好几个。以前也尝过一点,涩到人不停漱口。橡栗壳不少,毛毛碗一样,特别可爱。孩子在家的时候,总爱捡一些回去,我在面前摆了一堆,算是对过去带孩子来爬山的回忆。

山下碰到了熟人,他们说摘到了不少柿子,有人在路边放的有竹竿,自己去敲好了。铁伴一听很高兴,冒着艳阳让她老公去敲,我俩拿着塑料袋捡拾。熟透的柿子掉在地上就四下开花,她一阵惊呼。有一个还恰好打在她老公的白T恤上,溅了不少汁水。我家先生对此不感兴趣,说是要中暑,只坐在路边看我们一惊一乍。

打完柿子,铁伴装了两大袋,她还脑洞大开,把熟透的柿子摆进水壶里,说这样就不怕颠簸了!时间已经是中午两点多,实在没有找到合适野炊的地方,我们也害怕天干物燥,开车到镇上吃了饭,野炊用料全部带回,无非改成在家里解决这些食材,是谁说的,人生处处是惊喜!怎么着都行吧!

这就是我的十一国庆节,在打柿子中完成,祝朋友们和我们的祖国柿柿如意!

石婆婆近照
石婆婆山在马谷田镇东北约十公里处,因山顶巨石酷似一敛袂而坐的老婆婆而得名。石婆婆山海拔672米,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境内,石婆婆属泌阳县第三高峰。主峰上这一青黑巨石,晴朗的天气里,外形酷似一弯着腰的老婆婆,近看巨石背面还有一个脚印。因为巨石外形奇特,人们亲切地叫它石婆婆山,还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传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一,柿柿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