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李娟,走进冬牧场

冬牧场

知道李娟很久了,去年就把她的作品加入书架。当时看了几页,没有继续。人和作品的相遇同样需要缘分,当然更需要一份心境,愿意慢下来、静下来。

机缘巧合,今天上午看到了她刚刚更新的公众号,里面有一个活动预告,时间就在今天下午三点,是一个关于她的作品的外文翻译的研讨交流会。看到海报很茫然,不知道会是什么内容,但想着是一个能近距离接触作者本人的机会,于是马上定了闹钟。

下午进入ZOOM会议室,意外地看到了许多歪果仁的面孔。但是一发言都说着地道流畅的中文,才知道他们都是不同国家的汉学家。其中有李娟作品的英文、阿拉伯语、越南语的翻译者,也有很多国内的资深编辑和汉语学者。

讨论的主题当然是李娟的作品,各国的翻译作者都表达了自己的读后感,用李娟的话说就是“变成了她的表扬大会”。话虽这么说,但是能看得出,大家是真心喜欢她的作品,喜欢且尊敬,于是都非常认真地发言,提问。

《冬牧场》是李娟的代表作。有一位叫“沈如风”的英国小伙子是它的英文版翻译者,当然他也是一位汉学家,用两个词总结了他对冬牧场的观后感——“寂静”和“荒芜”。

那么,是什么让这样一块土地值得用一本书的容量来描写,大家又为何感动?

然而,一打开《冬牧场》就让我再也放不下。

因为敏感,她的所见、所感、所思都细腻且丰富,诉诸笔端像行云流水一样自然而然。因为单纯,她的眼里没有世人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冬牧场里,李娟和哈萨克大叔局麻一家生活在冰雪覆盖、极寒又极其简陋的地窝子里,同吃同住一个冬天,大到家里的男女主人、女儿加玛,小到一只猫一只狗,都让她感同身受、牵肠挂肚。这也是为什么她能把世人看来荒芜且寂静的冬牧场写得热气腾腾,生生不息,让人一读就放不下。她被称为阿勒泰精灵,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通过她的眼睛,她的笔触被赋予灵魂,万物有灵皆美。

关于写作的初衷,李娟说自己是一个笨嘴拙舌的人,说话的时候常常词不达意,但是又非常想要表达,甚至是想要表现自己,于是采用了书写的形式。

后来看了她的采访,她说,“写作的目的不是作品和书,而是认识世界。”

她的书里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她和妈妈在很荒凉很偏僻的小镇上开商店做生意,她们搞来几条金鱼,每次同哈萨克人谈价钱讲不下来的时候,她们就让人家看看水缸里的金鱼,外面是大风飞扬黄沙漫天,而屋里透明的鱼缸里金鱼身姿曼妙玲珑剔透,再回头谈价钱的时候,大家的口吻就微妙地柔和了下来。

“对于很多作家来说,写作的目的,可能就是完成一部作品,达到某个艺术高度。但我写作的宗旨就是,不断地去认识世界,不断地去打开各种门各种窗户,不断地往前走的一种过程。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了很多作品、出了书。但这些对我来说远远不够,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我只摸到了一部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邂逅李娟,走进冬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