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学者,公务员,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
很多教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以后,深深的为之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每每捧起《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时候,读着李老师的手记,心里暖洋洋的,眼睛湿润中透出强烈的光芒,照射着前方。
每当阅读《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有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拉着自己向明亮那方前进——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直有一个理念支撑着,监督着,鞭策着自己——以德为先,以爱育人!
记得九九年九月校园内的一个女孩,每到课间就会映入我的眼帘——她总喜欢一个人站在那发呆,每每看到她那蓬松杂乱的头发,泥垢的小手脸,衣衫不整的,自然会让人心酸。
她不急于和其他同龄人去玩耍,总是站在角落里,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伴们,在那天真烂漫的玩耍,在那尽情地享受着课间十分钟的快乐时光。
难道身体不允许吗?不像,感觉挺壮实的,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这么小,她能遭受什么样的意外呢?我一定要走近她!
从侧面了解到她的哥哥和姐姐,一个在三年级,一个在四年级,她是今年刚入校的,从来没有见过妈妈,因为在她出生的时候,妈妈离世了,她爸爸从此既是爹,又是妈的拉扯他们兄妹三人。只是勉强的温饱问题了,哪里还顾得上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各方面的关注。
了解她情况的当天放学回到家,我就开始整理女儿的衣服,挑选出适合这个孩子的,我怕突然这样做会伤害到她,那段时间每到课间我就有意接近她,和她聊天,感觉一次又一次的明显的拉近了我们俩的距离。
一天下午我早早的来到学校,有意的走进她主动拉起她的小手和她聊天:“你喜欢什么样的发型?你看像她的可以吗?”
她点了点头。
“你相信我吗?我能让你和她一样漂亮,我女儿的头发都是我给她剪的。”
她一个劲儿的连续点头,向我投来了信任的目光。
“咱们现在就去办公室,我就开始给你剪头发,一会儿上课了给你们老师和同学一个惊喜,让你的漂亮得到大家的赞美!”
开始行动,我先烧上水,然后做理发的准备工作,办公室成了临时理发店。
洗头的过程当中,满头的虱子,我无法想象孩子忍受了什么,我小心地慢慢地给她清理着……我的泪怎么也控制不了?害怕她发现,可是忍不了我一边洗头,一边和她聊天,我强行控制自己的语调,减少她的压力。
顺利完成,这时老师们陆续来到办公室。
“呀,小娜娜像变了个人,你可真漂亮!这可真的感谢你的校长妈妈呀!”
非常少见的微笑,让她可爱的脸蛋上多了两个小酒窝!
几年的小学时光,同事说我改变了这个孩子。
不是我改变了这个孩子,我只不过是拿出一点爱心填补上她缺失的母爱,换回她的本真,唤醒她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她应该享受快乐的童年,这一切本该属于她!”
2019年九月,在和班主任的聊天过程中,得知一二班有个小男孩性格表现有点古怪,刚入班,只知道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我们把他作为家访的第一人。
那天下着雨,从他家出来,心情特别的沉重,祖孙两人住在租赁的一间小平房内,吃的住的不能再简单了!我怎么样做才能温暖他?帮到他?
不到一岁,父母离了婚,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们俩先后组建了新的家庭,各自有了新家,也又有了新的宝宝,而这个宝宝成了多余的,能接受他容纳他的只有奶奶一个人。
在学校里没有发现孩子明显的异常,只是从奶奶那知道孩子在家逆反非常严重,尤其是遇到有一些任务,需要在微信群里沟通的时候,他就会把火气撒在奶奶身上,因为奶奶不认字,也不会用智能手机。再一个,写作业的时候稍微遇到需要帮助的地方,他就会对奶奶无名的发火,自己也会哭闹个不停。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我就安慰奶奶,出现这些现象很正常,因为在学校里,他有同伴们交流快乐,可是回到家里,他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给予他的那份爱,爸爸妈妈的陪伴,爸爸妈妈的交流,所有这些他都得不到,他就要向疼他,爱他的奶奶去发泄。
我就抓住他的点滴优点,及时给予他鼓励欣赏,我有意每次给他的都是文具和一些适合他阅读的书目。树立他的自信,粗浅的向他交流一些男孩儿的担当,奶奶对他的付出,他应该逐步地感受到,慢慢的引领他该怎么样去和奶奶相处,去感恩奶奶的付出!孩子在逐步的发生着变化,奶奶看在眼里,暖在心里。
“孩子喜欢你,孩子喜欢和你说话,他让我把好吃的给你带到学校。”
“大姐,千万别这样,我和孩子聊天是我应该做的。”
因为大姐在我们小区里打扫卫生,偶然的一次机会,我们俩在门口相遇:“大姐,请您帮我个忙,我把可以回收的那些纸箱瓶子之类的给你放在固定的位置,你帮我带走”大姐一听是给我帮忙,欣然同意。我们就约定我把一些可回收的废品给她,放在约定的位置,她按时来取。大姐会不时的把他自己在小院里种的新鲜蔬菜,偷偷的给我放在门口。就这样,我们俩的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默默的用我们彼此的方式传递着那份情……
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的《爱心与教育》是他对教育之爱的理解与实践,这本书出版以后,又促使李老师更加自觉地维护,甚至捍卫教育之爱。
读着李老师的这本书,也更让我自觉的维护,甚至捍卫教育之爱,爱是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绝对站得住脚,这本书能让读者流泪,说明人们依然呼唤着教育的爱。
教育之爱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应该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充满智慧的爱!
缺乏爱的教育是伪教育,但是用爱取代一切,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唯有民主和智慧的爱,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之爱。
回想自己从教32年,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30和同事和家长和孩子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为孩子的快乐成长默默付出着,快乐着!幸福着!和孩子相处,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眨眼而过,一直享受着“老师好”“老师,我来吧,你歇会儿”“校长好”“校长妈妈好”一句句心的问候!
我一定会用爱讲述和孩子们,家长们,同事们之间点点滴滴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