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之反思和记录

    读完《好好学习》明白了什么是知识,理解了临界知识是底层规律和认知框架,通过刻意练习应用临界知识改变思考方式,通过反思和记录让刻意练习落实到操作中,也知道了怎么看待问题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深度。下面详细介绍一下以上几个内容。

一、知识与深度认知

  说到学习,不得不提到知识,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理念,我们平时学习到的都不是知识,只是一些信息而已,只有能让我们行为改变,并产生不同结果的信息才是知识。

    有段话特别好,分享给大家。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就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改变你的行动,信息才变成了你的知识。

    知识构建着我们的认知,认知优势决定着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最开始的知识的数量构建认知优势,再到获取知识的速度影响认知优势,一直到现在的知识深度构建认知优势。

    什么叫做知识的深度呢?比如抛出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答问者的知识深度。它们分别是回答形式,思考方式和答案的效果。

    1.从形式上看,简单的回答往往是对具体的问题或事情本身做出回答;而深度回答却是在分析具体现象之后找出抽象规律。

    2.从回答的思考方式看,简单的答案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情绪与经验做出回答;而有深度的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者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从答案的效果上看,简单的答案往往只能用于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深度的答案能够更普遍地解决类似问题,启发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问题。

    所以,有深度的认知能力是这样的: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通过以上学习的定义,我知道了什么是知识,也更加明确了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去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既有学,也有习,正如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识的深度从三个方面来剖析,让我看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单纯和浅薄,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知道怎么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知道现在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收集、保存和分类这么简单,我们必须学会管理知识、独立思考和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来进行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变自己行为,影响事情的结果。

二、临界知识

这本书里有一个概念叫临界知识,怎么理解呢?作者从几个角度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从深度认知开始。通过深度认知得出的结论,往往能解释相似情境中的很多问题。它更广泛,更普遍,也更具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那么,这些结论就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然后,作者又提出一个观点,知识是可以一通百通的。比如,你对历史感兴趣,一定会研究到地理和人类文化;而研究人类文化,就一定会进入心理学和传播学的领域;而如果你对外语感兴趣,也会从语法学习延伸到研究语言产生、文化变迁等。一旦你的研究深度达到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地联系起来,而把这些问题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它是我们的认知框架,架构起我们的认知。

    再次,作者从能力构成上把我们的能力划分为执行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能力。通过这几个能力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临界知识。为了方便理解,作者用了打仗来作类比。

    执行能力包括哪些呢?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在这个层面,我们的学习就好像士兵训练踢正步、瞄准和射击这样的军事基础技术一样。

    专业能力又是什么呢?这里是指解决系统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领域里,你要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打赢一场战役。在这个阶段,我们的思想认知更像是一个指挥官:精准恰当地调动步兵、炮兵、空军、坦克、侦察兵和狙击手,让他们在正确的时机,出现在正确的位置,胜利完成任务。

    结构能力又是什么呢?它就是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事物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规律会普遍地影响这些事物?这就像在深刻理解一场战役为什么爆发,会以什么样的脉络发展,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一样。

  通过以上学习,你知道什么是临界知识了吗?我们再总结一下吧。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它是我们的认知框架,架构起我们的认知。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三、反思力

    什么是反思力呢?能够持续地从日常工作、他人经历和书籍案例中找到提升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有能力通过反思让自己处于持续的改进状态。

    那么反思能力怎么培养呢?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每日写反思日志。

    认为只有发生大事,才值得进行反思,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生活中哪能天天都是大事,没有大事的日子是多数。比较重要的大事发生后,当然应该反思,但是,决定你在关键时刻表现的,却是一个个小事的积累——临场的发挥、沟通的技巧、心态的调整。因此,想要在关键时刻有更好的表现,我们就应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个个细节的反思来改进提升自己。从小事突破,深入思考。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描述结果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而经过训练后,我们的反思能力就会变强。对一件沟通不太顺畅的事情,就能够从表面的冲突看到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探寻这个过程中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表现的,自己的假设是什么,最后落脚到如何改进和如何完善。

    说到假设,我们来看看大脑的反应模式。

    我们平时做决定一般是根据事实,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假设,最后指导行为。简单来看,即是,事实→大脑解读→假设→行为。

    然而,面对某些问题,我们经常不假思索就做出某种行为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不需要对每一件事情都进行大量的思考就可以做出决策,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加轻松。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就立刻得出的结论,我们称之为跳跃性假设。由于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最合理的假设。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曾意识到是跳跃性假设帮我们选择了思考路径。而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又让我们进一步失去了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的机会。如何发现跳跃性假设,让我们产生新的解决思路呢?答案很简单: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的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 

这种反思练习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记日记的时候,回顾一天的生活,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决定,我做得不好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如果我重新来做会有哪些改进?放慢自己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通过反思,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思考你的思考

    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但是很少有人能自觉地意识到还可以去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个状态称为心理表征,即是我们的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对应的心理结构。当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心理表征时,我们把这个过程叫做元认知,简单来说,即是对我们的思考过程的思考。

    思考我们思考的过程有什么好处呢?你会看到你和高手之间的区别。比如下棋的时候,新手看到的是马走斜角,相走田字,炮打翻山这些最简单的步骤。而高手看到的是整个的棋局和全盘的策略。原认知的区别主要是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的区别。

    讲元认知的概念是为了引出另一个概念-刻意练习,即提升元认知能力的过程。一般的元认识是:看到问题-大脑直接调用直觉、过去经验-决定采取行动。

    通过刻意练习,调用临界知识的元认识是:看到问题-思考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解决这类问题可能用到的规律是什么-决定采取的行动。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是改变思考过程,有意识地应用更高级的心理表征解决问题。 改变思考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需要不断的去练习,每天记录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记录不仅仅是简单的写下来,它的过程,其实是联想、启发、归纳、演绎的大集合,是调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重新理解过去一天发生的事情。而这种通过书写记录、调用知识来解构和重构问题的过程,才是记录最有价值的部分,也是记录帮助学习快速提升的关键环节!

    一般的记录过程,主要是侧重对事情的经过、结果进行记录。但是,更有价值的记录,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记录自己当时的情绪、思考过程、外部环境条件等等,因为他们都是可能影响判断和决策的因素。

学会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我当时考虑这件事情的目标了吗?如果考虑了,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2.在这个目标下,我当时考虑了哪些因素?现在看,这些因素合理吗?有遗漏吗?

3.我当时为什么会这么考虑?各种因素中,哪个条件发生变化,结果可能不一样?

4.最后的结果和我的预期之间有什么差距?为什么?

如果我们对过去一天经历的事情能够这样进行思考和记录,那么我们的收获就要大得多。

五、应用临界知识

    到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临界知识的概念;也能透过现象总结出背后的结构和相关的临界知识。能够发现和总结出临界知识,这是很大的进步,但是,这距离应用临界知识解决问题却还非常遥远。

    总结规律和应用规律之间的难度区别和“知道”与“做到”之间是一样的。有人说过,知道和做到之间差了一万次去做。

    那我们要怎样把临界知识真正应用起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呢?答案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我们学到的临界知识,是我们真正掌握它的关键。

    刻意练习至少有两方面的重复:第一,在不同的场景中,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第二,在不同的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个临界知识。

    作者通过万维刚的每日精英学会了一个模型,即“给出一个问题场景+一个解决方案+背后理性思考”。这样我们就能在许多的场景里思考和练习怎么解决问题。

    刻意练习必须关注两点:1.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训练;2.大量地持续练习。

抓住问题的本质就是界定问题,然后分析背后的影响结构。比如,有个问题是: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通过界定后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意见更有效地影响别人?

    再比如,如何进行品牌命名?因为品牌命名的关键是降低传播成本。通过界定后的问题就成了,如何降低传播成本?

    当我们重新界定了问题后,答案就会更清晰。我们会发现,复杂的问题都变得简单了。 

    《学习之道》里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我们能成为顶尖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可能是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刻的理解。刻意练习,应用你的临界知识,改变思考方式,提升认知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学习之反思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