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风》:那风出来什么讯息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兮。顾瞻周道,中心吊兮。

谁能亨鱼?溉之斧鬵。谁将西归?怀之好音。

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剧本,会发现所谓戏剧就是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的白话和书面语言为主要内在体现的诗歌的叠加。通常情况下,在莎翁的剧本中,诗歌占的比例不大,但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诗经》既然是后来编订的诗歌总集,并且分为十五国风,会不会也像莎翁的剧本一般,是戏剧的一部分。只不过作为旁白的那部分因为口耳相传的原因,因为编订成本太高,没有流传下来罢了。也许,这样理解《诗经》算是异想天开的臆测。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歌,的确需要太多的旁白才能阐释明白。

《匪风》这个题目,或许在编订者的素材之中,也是不存在的。它沿用了《诗经》中多数诗歌的命题方式,取开头句的关键词作为题目。一首诗歌没有题目,有两种可能的原因,一是它本身是一个大的篇章的一部分,并不以独立的方式存在;其二是它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作为非必要因素被流传者自动忽略了。听故事或者听歌,听者很少会关注故事或歌的名字和作者。第二种可能的原因是为多数人所接受的,但第一种原因显然也是可能的。

电影《赢家》的主题曲《暴雨将至》这样唱道:我看见婴儿的眼睛/看见树上吹过的风//我看见天边的云彩/看见村庄的炊烟//我看见那些从前的自己/我看见在那片乌云笼罩的地方。

《匪风》的情境和它差不多。大意如下:我看见有大风吹拂而过/看见路上的车子急急前行//我回望来时的大路/心中泛起无尽的忧伤;我看见狂风吹过/看见有车子疾驰而行//我回望来时的大路/心中生出无限的悲伤。谁要是会烹鱼/我甘愿为他刷锅;谁将要朝西方去,我要托付他带回家我还安好的音信。

电影插曲的妙处是——我们慢慢地会习惯仅仅凭借听到的就脑补出看过的电影中的画面。所以,一首歌便可以听出整个故事的曲曲折折、荡气回肠。

没有旁白,没有故事背景。《匪风》只无厘头的留下无尽的诗的画面,任由我们自己去填充。

“谁能亨鱼?溉之斧鬵。”谁能烹鱼,我给他刷锅。陡然出现在诗句中的这句话,实在是无厘头的。后人有人猜测,古人有吃鱼梦到家乡的说法。这种说法如果是真的,弗洛伊德的肺都要气炸了。我们自己,似乎也没有吃条鱼,就能梦到家乡的经验,再说了,就算是有人烹鱼,咱舔着脸去做些刷锅的粗活,能不能混上一口鱼吃,也是一个未知数。若说纯粹是为了比兴,这个比兴也来得太突然了。

“谁将西归?怀之好音。”结构倒是与上一句相仿。

谁将要朝西去,我想托付他带去我还安好的音信。

后来的诗歌或者故事中,经常出现为了怕惹对方担心,在信中谎报安好的桥段,大概渊源就在这首《匪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匪风》:那风出来什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