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孔鲁

我常于读书的空档发现些有趣的事情。

苏格拉底被雅典的人们一致推崇为当代最高贵、最有智慧的人。他总是赤着脚在大街上寻找智慧的人。他是希腊语(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却是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这有点像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就谈不上。柏拉图的《理想国》他们的对话就很详细,可以想象苏格拉底在和他人辩论时口角飞扬来回拉锯,那么柏拉图的笔头和记忆力是多么的惊人!那在屋子里或者户外,柏拉图还可以用笔记录。阿难尊者就不一样,他同样也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区别就是没有纸笔可以现记的。虽说禅宗是不立文字,但是《金刚经》还是传播了下来,毕竟口头的传播确实没有文字来的准确和广远。

对于苏格拉底而言孜孜不倦的找寻真理才是摆在第一位的,至于他的思想可不可以千古流传,这自然不在他的考虑范畴!

幸好有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哲学家和剧作家,总之他们经常聚会的那个屋子里的人,都对后来的哲学做了或多或少的贡献。

那为什么把苏格拉底和孔子还有鲁迅放在一起说呢,因为他们除了会说还能打,如果你跟他们的其中一位发生了冲突,无论是学术的还是肢体的你都弄不过,结局也只能是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过!

这很有趣。

苏格拉底的外貌奇特,令人印象深刻,鼻子扁圆而上翻,双目间距很大却囧囧有神,走起路来倒像只自信的鸭子。

尽管他生得一副丑陋的样貌,但魅力却非常大。与他交谈过的人无不被他的修养所深深吸引而不愿离开。他的博学、善言总是使得众人渴望与其交流,若能有幸与他进行更深的交谈,就能发现他的谈话内容不但广泛深刻,而且还很幽默,让人信服。

当他已经70岁高龄时,却还像个襁褓中的幼儿一样单纯。

他一生经历参加过三次战争,且次次作战勇猛。他在波提亚战役中救了受伤的亚西比德,而指挥官却把奖赏给了亚西比德,只因为他是贵族。

他在战场上总是非常镇定地观察敌人的军队,以极其冷静的身体行走,任何战友看到他这刚胆形象的人,都会觉得与这个人一起行动会非常安全。

就这样的一个勇猛沉着的战士脱掉军装第二天又在雅典的街头孜孜不倦地开始他那苏格拉底式的诘问。

孔子的形象从来都是一把白胡子温良恭俭的瘦弱模样,这样总让人觉得他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淮南子》里说他足蹑狡兔,就是跑起来追的上兔子,当然这是老夫子正常发挥,不是那样饿极了去追的那种。

《吕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也就是说孔子力气之大,可以举起城门的关闸,只是不愿以力气著称!

老夫子跑得快力气大还善射。《礼记·射义》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就是说孔子曾经在曲阜西南城表演射箭,惹得百姓蜂拥围观,密不透风,就像围墙一样。

儒家有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是射箭,“御”指驾驭战车。孔子不光会驾车,而且驾车技术好,驾品很高。《论语.乡党》记载孔子驾车:“开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除外孔子还通晓战事,鲁定公十三年夏,孔子亲自指挥反击费人袭击鲁国的战事;在夹谷会盟的时候,孔子提剑杀死了企图对鲁国国君动手的人。孔子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十分自信,他说:“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故孔老夫子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真正意义上的智勇双全。

而鲁迅早年在弘文学院师从日本现代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先生。

身材矮小的嘉纳治五郎开创的现代柔道,尤其讲究以弱胜强,这让同样身形瘦弱的鲁迅先生成了天生的“好苗子”。据说,鲁迅的习武天赋相当不错,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了中拂、内服、站力摔、诱摔、擒拿技等柔道技法,并且能够应用自如,身手很是不一般。

某一天夜里,鲁迅夜行途经一处荒坟,突遇坟头有“东西”在动,鲁迅未及看清,本能上前就是一脚,那家伙瞬间被踢翻在地。鲁迅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盗墓贼,被鲁迅一脚踢过,竟趴在地上动弹不得。

还有一次,则是发生在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反目期间。当时,周作人气愤之下曾向鲁迅掷来一鼎香炉,鲁迅则是眼快身轻,一个侧翻身,便轻而易举地躲过了“袭击”。(即著名的八道湾事件)

鲁迅先生出手的记录大约就这二例,一次是攻,一次为守,可见鲁迅的功夫是攻守兼备的。胜率自然是百分百,除却在厦门大学跟猪打架败下阵来的那次,可见柔道是对付不了猪的!

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猛人,他可以骂的你吐血,也可以打的你吐血,他是学医的,最后还会治好你,你说绝不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孔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