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 ”

家长对孩子的事,如果事事安排的面面俱到,会培养他做事不负责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过度负责的父母,剥夺了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性、自觉性和自制力发展缓慢,事事都要依赖父母,出了差错时也只会责怪父母。就拿吃饭、睡觉、写作业这样的小事来说,家长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着急,成天盯着孩子、督促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家长不催、不骂,孩子就不去做,造成思维上的惰性,懈怠、拖延。

家长把洗衣服、整理房间、收拾书包、家务都做揽下来,不给孩子做事的机会,会导致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低下,将来独立生活能力差。

平时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家长就冲上去帮孩子摆平一切,会导致孩子心理脆弱,将来遇到困难就害怕、退缩、情绪崩溃。

这样的孩子,将来在人际交往、工作中都容易碰壁,个人成长发展受限。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需提供“恰到好处”的参与。

这份“恰到好处”,最关键的就是需要父母分清楚:

在孩子的成长中,哪些是自己的责任,哪些是孩子的责任;

在平时想管教孩子时,多想想现在的“管”,是孩子的需要,还是我的需要?

靠父母把自己的生活琐事做好,听从父母的经验道理,按照父母的安排来做选择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长不大的。

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通过各种体验、尝试、探索去观察、思考、调整行为,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发展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能力,形成健全、成熟的人格,真正从心理上实现了成长。

~具体来说,家长应该从这些方面做起:

· 孩子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做,穿衣穿鞋系鞋带、洗简单的衣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不要过多关注、督促孩子写作业、学习,给孩子适当的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这会增强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不要总是替孩子做选择做决定,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是你会怎么做,给他一些参考和建议,但真正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帮助他摆平一切,给他时间去观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会提升他的自信心;

· 不要苛责孩子的错误和失败,而是引导他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自我修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可能感兴趣的:(“恰到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