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志如心痛

持志如心痛

《传习录》:“侃问:‘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人安有工夫说闲语,管闲事?’先生曰:‘初学工夫如此用亦好。但要使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心之神明,原是如此。工夫方有着落。若只死死守着,恐于工夫上又发病。’”

这是在谈知行合一的问题。

薛侃问:“保持志向就如同心痛,心痛的时候心思都在内心了,哪里有时间说无关紧要的话,做无关紧要的事呢!(请问是这样的吗?)”

王阳明说道:“开始的时候,这样做也不算错。但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知识能做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为什么说心有神明,原因就在这里。只有这样工夫才有着落。如果知识死死地守着内心,恐怕在工夫上面又会出问题。”

就思想指导实践的问题,有两个前提:一是思想是正确的,即“心之神明”;一是相信思想是正确的。

就思想的正确性,有这么四点: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每一个正常环境下成长的人,他的思想基础是不会出问题的。所以说人人皆圣人。这是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通过人文精神赋予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社会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只有通过其他人,通过人人来实现自我。这一步骤,我们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这是我们获得的最重要的“知识”。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这之后,我们产生了感觉、情绪、性格、印象、表象,也获取或者形成了经验、知识,以及法律道德政治的逻辑,甚至还会有理念、宗教观念、哲学思想和精神的产生。所有的这些,因为有正确的思想基础,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都是趋向真理的,或者说都是能够趋向真理的。

[if !supportLists]三、[endif]实践不只是解决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思想融入社会洪流,让好的思想得到发扬,让不好的思想得到修正。

[if !supportLists]四、[endif]社会洪流有时也有可能出现偏差,这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害的。社会所忌讳的是法律道德政治逻辑中,违背“通过人人来实现自我”的成分,特别是原始政治(源于山顶洞人的、以财产共有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方式)的逻辑(当今中国社会到处充斥着这种逻辑,这实际上是人们不自信,不相信自发思想正确性的表现,也是王阳明所说的“工夫上又发病”)。    

一时之念,不知对不对,权且记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志如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