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基层选调生应用“两脚泥” 跑出真信任

近年来,全国各地打响人才之争,纷纷采取定向选调、紧缺专业选调等方式引进双一流高校优秀毕业生,极大改善了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但是,随着选调生队伍的扩大,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选调生不下基层。

为解决选调生“不缺学历缺经历”“不缺思想缺方法”的状况,大多数地区组织部文件都要求所有选调生必须到村任职2年,期间不得借调或抽调到上级机关。但是,部分用人单位没有严格落实文件要求,认为好不容易有个新鲜血液进来“干活”,不舍得放到村里去;在村上挂职的选调生,大多也是抱着“镀金”或“刷存在感”的态度,没有真正在村上工作生活;有些选调生“人在农营心在城”,想着尽快逃离“农门”调去更高平台,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想出路、找门路,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各类遴选考试,完全无视基层锻炼;有些选调生患上“身份症”,认为自己这么优秀,下基层干些琐碎之事有点屈才,容易犯眼高手低、不接地气的“通病”;甚至有些选调生从小娇生惯养,认为自己刚从繁华喧嚣的一线大城市毕业,就要到贫乏单调的十八线小乡村待上2年时间,这种心理落差较大,导致出现下基层的畏惧心理……总之,下基层犹如“下火海”一样困难。

实际上,这些问题不应该出现在优秀的选调生身上。究其原因,一方面,选拔方式上存在问题,越来越多省份的定向选调让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直接进入省直、市直单位,会让很多选调生逐渐丧失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而用人单位也没有充分认识到选调生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没有重视青年干部的基层培养,导致选调生成长经历单一,毕竟直接从“校门”到“机关门”,就会缺少艰苦环境下的摔打和历练,更缺少对基层现状的全面了解。另一方面,选调生认为基层工作压力大、业务繁、任务重,加之脱产出去工作2年,不仅出力多、受累多,产生了会被组织和领导遗忘,从而被埋没、吃大亏的错误想法。

基层是不是“火海”?当前,正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又正处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的天地将会更加广阔,必然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不仅不是痛苦难熬的“火海”,反而是干事创业的“大海”。各地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不要采取“拔苗助长”方式而刻意补上缺少的基层工作经历,而要采取“墩苗扎根”方式压一压快速成长的势头,将他们真正放在艰难困苦的岗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让他们在基层深深扎根、茁壮成长,让火热的基层大地成为“炼钢”之地,否则以后一遇到大风大浪就会被吹倒甚至被折断。同时,在选调生参加工作初期,容易出现对农村生活的孤寂感、农村工作的迷茫感、现实和理想差距带来的无力感。为此,要加大关心关爱,协调解决在基层锻炼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渡过“哺乳期”,保障既能“沉得下去”又能“成长得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寄语全国广大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选调生们既是全国各大高校的优秀紧缺专业人才,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要以7年知青岁月的习近平总书记和广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为榜样,多一些基层的“艰苦历练”,少一些温室的“精心浇灌”,多一些实干的“自我磨砺”,少一些空想的“自我良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属于选调生的青春贡献。(艳华)本文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