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

“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任正非这位企业家提出的教育名言背后到底有多少理论依据?或许答案藏在“镜像神经元”和“社会化学习”这两个概念中……

“为什么要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

记得一个教育经济学的老师曾在课堂上这样提问过。

那位老师十分困惑地向我们这群教育硕士们问道,“谁能说说这背后到底遵循了哪一条教育规律?”。

他应该是从经济最优化的角度来质疑这一做法的经济性的,因为当时有很多清北的硕士和博士应聘进入了中小学。

当时坐在台下的我想论一论(argue)但一时却的确说不出什么教育教科书上的证据,直到最近注意到“镜像神经元”和“社会化学习”的有关知识。

镜像神经元

在观察别人做某个动作和自己实际去做时都会有反应的那部分脑结构(周加仙,2016)。

我的理解:像照镜子一样,以为看到的别人就是自己,所以不自觉地就去模仿、希望达到那样。

社会化学习中的观察学习:

人类的相当一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MBA智库“社会学习”词条)。

我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去模仿并逐步习得,例子比如说乒乓球等体育运动技能的习得。

基于以上两种理论,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要“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了。和比你优秀的人在一起久了,你就会慢慢模仿他们,并逐步习得某些他们身上的技能,当然也就更有可能变得更加优秀。

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似乎也可以推出这样的朋辈学习法则——多和比你优秀一点的人一起做事,你也更有机会去成长。或许,这就是大三时期系主任建议我们多和研究生师姐们一起做事的重要原因吧。

在这里,顺便也感谢一下他,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用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