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考试了,你的孩子复习好了吗?你们都做好考前准备了吗?昨晚同弟妹聊天,说侄儿的期末考试提前了,可语文复习还没开始,她正为这发愁着,不知道怎么办?
是呀,要考试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压力也增大了。有没有方法可以让我们轻松应对呢,我们先来看看孩子所面对考试压力吧!
学业的压力。考试分数、班级年级排名、老师的要求、同学之间的对比与竞争,当面对考试时,学业的压力,会格外突显。
压力来自父母的期待。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甚至从早教开始,孩子已经深入骨髓了,他们不用用脑袋去想,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知道父母对自己是有期望的。
孩子内心对自我的要求。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与成长的,内心都会渴望获得好成绩,赢得同学们羡慕,老师赞许与父母肯定的目光。
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什么?注重增强亲子心理连接。抗压性的唯一来源就是亲子之间的连接,这种心与心的连接越深厚,孩子面对事物的抗压性也会更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我们行动的内驱力,都是通过他的重要他人的滋养、重视、欣赏、肯定、赞美、认同才能够形成。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如果家长能更多的在言语与行为上,一直支持、鼓励、欣赏、肯定孩子,这将有助于形成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当孩子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与支持时,他们内心对自我的认同感将会极大程度的提升,面对学业压力的抗压能力也将更强。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确实难以放下心中对孩子的期待,且会以言语或行为等方式,给孩子增添更多的压力。除非孩子发生了一个什么重大的事件,父母才会说,我愿意放下。
记得当年儿子上初中时,因为上的是实验班,学习压力非常大。我虽能理解他的压力,但仍免不了不时的在他耳边念上几句,儿子,要认真学习呀,不能放松呀。
直到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带着深切悲伤的神情对我说:”妈呀,你知道我的压力有多大吗?我很多次都有了想死的心了呀!“
听到这话,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的击中了,心疼的抱着他说:“对不起,儿子,妈妈不该再给你压力,妈妈知道你的压力了,你自己努力就好!”从那以后,我告诉自己,不能再将老师,学校升学的压力加注到他的身上,只是给他更多的肯定与鼓励。当我放下自己内心的期待之后,他的表现,也并没有想像中的多么差,最后中考也是以他初中阶段最好的成绩毕业了。
说到这里,身为家长的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有情绪怎么办?
正视自己的情绪。我们期待孩子有好的表现,考试能考出好的成绩。怎样才能有好的成绩,离不开平时认真的学习与积累。
如果孩子平时的学习就是认真,稳打稳扎的,那面临考试也不需要那么的紧张,做好必要的复习,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与巩固,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平时学习并不扎实,那家长现在再着急上火也没用了。
我们能做的,是指导孩子看看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的,尽量查漏补缺。但如果你期待他此时能一举超越众人,名列前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期待,只是在给自己和孩子增添更多有压力。
解决我们自身的情绪问题。如果对于孩子的学习与表现都已经有底了,但我们仍会担心,焦虑怎么办呢?那我们就针对自身的问题去解决。比如你平时自己可以多看看书,或看看电影,练习静坐冥想。
也有喜欢运动型的家长,有时间可以跑跑步,练习瑜珈等,都可以很好的起到舒缓情绪的作用。当我们自己沉浸在自己感到愉悦感受的事物中时,也就不会把过多的关注与情绪聚焦到孩子的身上了。
温暖的陪伴。家长可以准备一些孩子喜欢吃的食物,看孩子学习辛苦时,可以陪他聊聊天,但避免将话题更多的停留在学习上,尽量创造轻松的氛围,能让孩子更专注与安心的学习。
考试结束之后家长要怎么样对待孩子呢?有些家长考前抓得很紧,孩子最好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干,考试一结束那根弦就完全松下来,好像天堂的日子来了,变成两个极端,这也让孩子觉得考前那段时间非常的难熬,很焦虑、烦躁的原因。
这会让孩子难以形成有计划有规律的假期规划,如果我们能够把考后的假期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这也将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在平时的学习中,形成从容不迫的应对考试的良好心态。
站在家长的角度,我们需要放下对考试太过在意的心,考试只是检测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收获,起查漏补缺的作用,通过考试才能知道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仍然没有学会,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如果站在人生长远的角度,我们的人生将面临无数次的考试与检验的过程。每一次,可以说只是一个逗号,而不是一个句号。《理智胜过情感》一书中有指出,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应对眼前的危险与情形,甚至绰绰有余时,就会自如的采取行动。
当身为父母的我们,能正确面对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及时有效的进行调整,相信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应对考试,积极的引导孩子面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