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曼陀罗疗愈师的“肺腑之言”

夜莺最新曼陀罗作品


先生在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总会问:“我是说你是作者,还是画者,还是疗愈师啊?”

其实,我自己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些蒙圈。我一般会这么回复他:“那就看人吧,你觉得在那个人面前更适合介绍我哪个身份就介绍哪个吧。”

然后,他更加蒙圈。哈哈。

作者、画者、疗愈师,这三种身份,如果细分,它们之间还真的非常不同。作者,写小说和画画、疗愈还真的是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但是,我的生活、工作又把这三样给整合了。能有一个名字把它们都概括起来吗?目前我还没想到。既然不能把它们都放在一起讲,那我今天想讲讲,作为一名曼陀罗疗愈师,我是如何看待“疗愈师”这样一个角色的。

一切的成长、突破和蜕变都必须来自于内在。这是我这几年从事疗愈工作得到的最深刻的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也清楚了自己作为一名疗愈师,我应该创造什么样的场域和练习,让来参与课程的人群在自己都还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开始这样的进程。

在我的课里,我非常尊崇“无意识”。

无意识是什么呢?

就是摒弃头脑的干预,突破惯性的限制,在一条小小的缝隙中捕获一种前所未有的直觉,让直觉引领我们,去遇见未知的自己。

基于对“无意识”的尊崇,即便是我布置了很多的练习,我也不会告诉学员们它们背后的设计意图,他们对此最好一无所知,而很多时候连我自己都一无所知。

要达到这种状态,学员们对我必须要有一定的信任感,才会“臣服”于各种安排。经过这么多期的实践,这种“臣服”的程度是非常彻底的,不然这个课程不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这种“臣服”未必是对我个人,是自然形成的,他们被某种东西牵引着——我愿意这么去尝试。

这个“愿意”太重要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一切都来自于内在。曾经有遇到过一两位学员在课后给予反馈,他们倾向于疗愈师需要有一定的转化能力,把他们的情绪给转化了。

当一个人需要疗愈,说出这样的话,对疗愈师有这样的期许是可以理解的。也因为有这样的期许,所以这些人群需要疗愈。而当一个人意识到——成长,不管是寻找何种渠道——心理咨询、艺术疗愈、能量疗愈、催眠......如果能把自己当做是主人翁,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那这种成长就大不一样了。

市面上大多数的疗愈方式基本上是先付费,然后疗愈师给予服务。而在我的课程里,能够顺利地让参与者以主人翁的意识进入疗愈当中,其中“课费随喜”扮演了深远又不可估量的意义。这一点也是我最近才发现的。

课费随喜,我已经品尝到它无数的恩典了。最近对它的体会是,这种方式让参与者在疗愈过程中意识到“主人翁”的扮演,从而促进他们的主动性、对自己负责、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其实,从逻辑的角度来看,课费随喜反而会造成参与者的散漫,因为没有“约束力”。但是,原本的这个“约束力”来自哪里呢?如果是先付费的,当然是来自于金钱。由金钱所延伸出来的约束力,由这种约束力而延伸出来的某些行动,它是否纯粹?

“我不要浪费我所支付的钱,我要好好配合疗愈......”和“我好想去做这个练习,这个练习给了我一点不同的感觉......”这两种行动的方式,哪种带来效果更好?

不管是给予服务的一方,还是承接服务的一方,我们都需要来得纯粹一些。这样,在这个往来的回合当中,自然会产出不一样的发酵效果。我追求的是流淌式的,自然而然的发酵,不是刻意的,更不是用金钱捆绑和约束的。

所以,课费随喜反而没有让参与者散漫,而且增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意识到自己才是自我成长的主人,这一个起点本身就不一样了。

没有了散漫,参与者被激发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他们“臣服”的不是我,是某种东西,而这种东西被诸多的元素支撑起来,它像一张复杂又清晰的网。

刚开始,这张网只是有几个结点,我凭着这几个结点慢慢地织。织着织着,它开始越来越复杂,覆盖的面向越来越广,但是我始终不会乱,而是清晰每个结点之间的联系、功能和走向。这样下来,一起被网罗进来的东西便开始被这张网所吸纳、接纳和转化。

我所理解的“转化”,不是来自于疗愈师本人,而是来自于这张“网”。这张网,不是我一个人在织,其中包括参与者自己,或者其他来到这张网的其他人。如果一个参与者无法打开“主人翁”的意识,一味地把责任推到疗愈师身上,一直都在期许外界的力量,那么这种疗愈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我会拒绝某些人群继续参加我的课程。

“拒绝”又是另一种智慧。我越来越喜欢自己有清晰的界线,我知道自己不是救世主,必须要对所有人无限的包容,那可能会变成“纵容”。我必须有一定的感知——我和这个人是否能够形成一种流淌的、自然而然的发酵。

如果不能,那就把这个人交回给宇宙,让ta去遇见更适合ta的疗愈方式。

让我织起这张网的诸多元素,很多时候我是先抓住,后发现它们的智慧的。情况往往是这样:

每当我在备课,我总会捕捉到一点点新的灵感,这些灵感是具体的操作,而不是理论。具体到何种程度呢?它们会有清晰的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细节、操作方式、参与者可能会出现的反应等等,当我把这些灵感记录下来,也就完成了一次课程的更新,可以说,每一期课程都会有一些新的内容注入,即使来参加过程的都是新的人群,我也要保证自己带课不会沉闷。

基于这样的设计,很多学员反馈课程的内容会非常落地。因为我的设计起始点不是理论,而是实操。这一切的发生,我归结为一个很重要的点,也是疗愈师从事疗愈工作时,必备的一种品质:

纯粹。

纯粹这个词,不管在我的文章里,还是在我带课期间的探讨里,我都经常提起。如果我们做事无法达到纯粹的境界,我们便会被很多东西牵绊着。

例如,课费随喜,先是需要冲破自己对金钱的执着,才能够把它的智慧发挥出来。也可以说,世间同一件事,放在不同的人手里,做法是可以千万种的,而每一种在他人手里做得非常顺畅未必到了自己手里也顺畅,我们都需要自寻出一种自己感觉顺畅的方式。而在顺畅之前,自己需要先把自己理清楚。

“把自己理清楚”这一点对于疗愈师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来疗愈过程中,参与者投射出来的能量如同山崩海啸,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助长我们内在更加坚固的。如果我没有遇到无数的山崩海啸式的投射,我无法练就钢铁感的坚固。但是,当我们还没“把自己理清楚”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被卷入这股山崩海啸当中,被掩埋得窒息。

有人说,疗愈师是未来很吃香的工作,因为这样的鼓吹,很多人也开始了疗愈之路,梦想成为一名疗愈师。不管我们是否在实践上具备了疗愈师能力,疗愈师自己本身也需要疗愈,而且这种疗愈的强度和频率是需要比参与者要规律、要频密、要深入的。

前几天,在带新课闭关之前,我在朋友圈说自己每天都坚持运动和静心。有朋友问,我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我整理了一下,如下,如没有意外,我每天都需要做这些的:


一天的运动与疗愈安排

早上:(空腹)

1. 萨古鲁瑜伽3组(手腕、脖子、手臂)

2. 瑜伽带开肩运动

3. 拍打全身经络(从脖子到脚底,每一条)

4. 踮脚尖200次配合手臂运动300次

用时:1.5小时

傍晚:(做之前两小时不能进食)

1. 肩颈背运动(不同于早上)

2. 萨古鲁瑜伽3组(打坐、气脉净化、声音瑜伽、冥想)

用时1.5小时,其中打坐40-60分钟

睡前:

1.拉伸运动

用时15分钟


写到最后,如果你问我成为疗愈师最需要具备哪些品质,那我会说:

纯粹、自律和信念。

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疗愈师,不管你用的是何种工具,谨记上面三个品质并且践行,我相信你会是一位出色的疗愈师。

给予你我最真诚的祝福。合十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曼陀罗疗愈师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