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家长对着干?邀请比要求更管用

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农历: 三月十六

天气:阴

读经方法:137累积法累积时间:第80周第6天,累计读经488天。读经人员: 梦轩:读经内容:《易经》剥卦(二十三)《诗经》107-113《新概念英语》29-33

子轩:读经内容:《易经》剥卦(二十三)《三字经》第四节

妈妈通读《易经》周易上经1—30卦,累计50遍,《易经》说卦传累积7遍,通读《老子》1—81章累计50遍,《中庸》累计50遍,《论语》1-4累积25遍,育心经典,读出来的智慧。

早课:《噬嗑卦第二十》初九:屦校火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译文:初九:脚上套着刑具而遮住脚趾,无所咎害。

解读:初九是第一爻,象征初次触犯刑法,过错尚轻,所以不必严惩。初九又是以阳爻居阳位,刚暴好动,能力很大,所以又必须加以惩罚。综合考虑的结果,是加以较轻的足刑,以警诫后来,防止他继续发展,犯更大的罪行。这样做,看来是惩治,实际上是挽救。在《系辞下传》第四章引用了孔子对这一爻的解释,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老师说:“人格卑下的人没有羞愧之心没有道德观念,没有畏惧没有正义,不看到利益就不勤勉努力,不受到刑罚处理就不能在内心引起戒备,受到小的惩罚就会大为警惕,这些小人他们都相同。《易经》说:‘脚套上刑具掩盖了脚趾,无灾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好事做得不多就不能成为有名望的人,坏事做得不多就不能毁灭自身,小人认为小善去做也没有什么好处因而不去做,认为小恶做了也没有什么伤害因而不将这种坏习惯除去,因此坏事做多了就不能够掩盖,罪恶大了就不能够解脱。《易经》说:‘担负的刑具掩盖了耳朵,有凶险。’”

今天在QQ空间看到的一篇文章:家长们经常对孩子提要求,比如:“不要在沙发上跳”“洗手后再吃饭”“不要再公共场合大声叫”“吃完饭不要用衣袖擦嘴”……但孩子们配合的时候少,对着干的时候多。这让家长们非常头疼。很多家长哀叹:”怎么样才能养出一个乖巧的小孩来?“

孩子跟家长对着干?天性使然

为什么孩子喜欢与大人对着干?因为孩子的需求与大人的需求本就是矛盾的。孩子希望无拘无束地生活,什么时候想吃饭就吃饭,想在哪吃就在哪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高兴了就哈哈大声笑;不高兴了就呜呜大声哭。大人却要求小孩子守规矩,吃饭要定点,饭前要洗手,不要弄脏衣服,图书馆里不能大声说话,走在大街上时想尿了也得先忍着。

解决矛盾不能光对孩子提要求

面对孩子,大人占有绝对优势。凭借着这样的优势,大人总是无所顾忌地对孩子提要求,要求孩子听从于自己。迫于大人的威慑力,孩子会服从,但心不甘情不愿,所以总是四处寻找机会反抗。一旦有机会,孩子总会对大人的要求推三阻四。

比如长途旅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兴奋地大声说笑的孩子。虽然期间家长会一再阻止,要求孩子“别吵,安静的坐下来”,但孩子却毫不理会;或者安静两分钟,接着依然如故。等到家长急了,诉之武力,给了孩子一个耳光,但依然换不来安静,耳旁响起的是哇哇的哭闹声。

这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场景。孩子好奇心强,精力旺盛,他对整个旅程充满热情,也不会像大人一样疲劳,当然情绪亢奋。你对他提出的要求肯定得不到他的配合。

邀请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家长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把对孩子的要求变为邀请呢?也许,家长改变一下策略,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比如,家长可以试一试这样对孩子说:“宝宝,你看叔叔阿姨都不讲话呢,我们也加入他们吧。”

家长对孩子没有居高临下的要求、命令;只是一个邀请,邀请孩子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成人的世界神秘而令人向往,能得到这样的邀请实在让人兴奋。如何取舍,他很快就会做出选择。

如果这个技巧能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并结合游戏,那应用的范围就太广啦:

希望孩子不要再墙上乱画

要求:不要再墙上乱画!

邀请:宝宝,妈妈有一些非常漂亮的纸,我们一起来画画吧(游戏)。墙壁可不是画画的地方呢。(描述,提醒)

让孩子跟着去外婆家:

要求:今天跟我去外婆家。

邀请:宝宝,外婆非常非常想念你(描述原因),我们一起去给外婆制造一个大惊喜 (游戏)吧。

邀请替代要求的核心是尊重

为什么邀请比要求更得孩子的芳心?因为要求意味着要求者是高高在上的,对被要求者是俯视的;邀请不同,双方平等,无所谓谁高谁低。邀请孩子,意味着对孩子的尊重。

虽然面对孩子,家长拥有绝对优势,但处于劣势中的孩子并不满意自己的处境,更不希望时时被家长提示自己的处境。想象一下,你也不喜欢领导总是拿层级来压你。所以要求才会被孩子反感,不愿意配合。

这里是育儿的家园,心灵的港湾,欢迎您的到来!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的命运!人因梦想而伟大、更因行动而成功、你因学习而改变!

看完好喜欢,文中的情景很贴近生活,我们往往是想控制孩子,可孩子是生而灵性,活波乱跳、对外界充满好奇,父母却用固有的思维去圈住孩子,有时表面上看起来是听话、乖巧,有了如“呆若木鸡”般听话的感觉,殊不知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了很大的伤害,缺乏面对社会,解决问题能力,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乖宝宝”。

实在太困了,想睡觉觉,晚安…………

梦轩闪光点:听说下周要期中考试了,主动要求复习,态度可嘉,表扬进步了,还有很大的潜力,行动(意愿)需加强。

子轩闪光点:昨晚抄语文笔记,写着写着哭了,但最终还是坚持抄完,不知为啥?我猜可能是超过计划时间,还没有写完,焦虑、着急。当时拥抱了他(情绪得到缓解,要求继续抄完作业),不愿意说,我也尊重他,心想等会睡觉再聊(妈妈失职,忘的一干二净,现在都没聊)。

我的闪光点:时间去哪了?一天下来忙忙碌碌,写个日记也赶忙赶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跟家长对着干?邀请比要求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