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凤雅事件”看“真心”与“假意”

一个五岁小女孩—王凤雅,患视网膜母细胞癌去世了,这种常发病在三岁以下婴幼儿的恶性肿瘤无情地吞噬了她脆弱的小生命,在她懵懂无邪的小小年纪,就像一块冰冷丑陋的巨石最终压死了一株纤柔花草,让我们不禁痛恨那病痛的恶魔,哀婉那稚嫩的女娃。

王凤雅

小凤雅生前,其母亲通过“水滴筹”平台募款为小凤雅治病,共有2249人次捐赠,筹得35689元,网友的爱心善举令人感动,也增添了不少小凤雅治病的一些希望,然而,因为家庭贫困而采取保守治疗的小凤雅,终于不堪病痛的折磨去世,小凤雅死后,不料却有上海大树公益服务支持中心官方微博@小希望之树、@作家陈岚等自媒体、大量网友“揭露”小凤雅生母的种种“罪行”:筹集15万巨款但是没有用在小凤雅治疗上;“水滴筹”的第一笔募款用于她小儿子治疗唇腭裂上,是重男轻女;募集款项并没有用光,要求公布支出详情等等,众口烁烁,不得安宁。随后,小凤雅爷爷公开善款支出明细,“水滴筹”平台发布声明,当地警方公布调查结果,事实真相大白,上述“罪行”证明是误会甚至是造谣污蔑,但是这一闹剧并没有告一段落,小凤雅爷爷“不甘受辱”表示一定要追究那些散布流言的人的法律责任,至于是否真的会追究责任,暂且不论,可以肯定的是,流言对于小凤雅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水滴筹声明

求助者与帮助者是要么相爱要么相杀的微妙关系,各得其所就相爱,事与愿违就相杀。家庭贫困缺钱治病,向亲友借钱,到现在得益于互联网的普及、公益组织的发展,在类似“水滴筹”这样的公益平台募款,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求助者一人有难,帮助者众人出钱或出力援助,求助者和帮助者都相信和感受到这个世间充满了人情的温暖,也增添了他们坚强前行的力量。试想,如果帮助者满怀善意地义款捐助的那个求助者却是个“骗子”或者“挪作他用”“不去解难而去吃喝嫖赌”,帮助者是不是肺都要气炸了,大骂他真不是个东西,还要报警捉拿他呢?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了,因为我们人最感到痛苦的就是受了欺骗,“真心”却换来了“假意”。

很不凑巧的,如果这“假意”不是真的而是假的时候,就不免要冤枉好人、闹笑话了。特别是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转个发、评个论、点个赞的时候,一旦有人“始作俑者”带头讲了一句话,其他大量缺乏思辨能力、盲目从众的“吃瓜群众”就进入了《乌合之众》书里所说的“集体无意识”的跟随狂欢之中,管他三七二十一,管他是真是假,也懒得去求证,也懒得等待等待是否有新的线索出来,总之,按耐不住心里的骚动手指的点击,姑且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抓紧加入这声势浩大的队伍为上计吧。于是乎,十有八九的,到最后都打脸了,知耻的人面红耳赤悔不当初,不知耻的人面不改色若无其事。

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说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是在不停重演,人类总是在健忘中走不出死循环,这可真够让人灰心丧气的。缺乏冷静忍耐、独立思考的人类基因中的“集体无意识”何时能够有些改观,错把“假意”误作真的鲁莽与无知何时能够有些改善,我不敢过于乐观,但是心里总抱存着一些执拗的信念与坚守,书说“苟日新日日新”,每天多一点善良,每天多一点理性,每天多一点智慧,“真心”终究会收获“真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王凤雅事件”看“真心”与“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