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舒适区是什么鬼?

自从8月8日加入一个《自我发展心理学》(得到app:陈海贤老师“大师课”)的学习讨论群,每天在群里学习、讨论、交流心得。陈老师的课很接地气,给大家讲透道理,并给了实践的抓手。群友们思想碰撞,每每互相激励。今天特意申请了号,方便保存学习心得。

这六篇先把前六天的心得整理出来。

[2018.08.10]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学完今天这课就一直在想,我有没有心理舒适区呢?按照陈老师在课程中的讲解,这个舒适区不是指外部环境比较舒适,而是你自己习惯成自然的可能都不再觉察到的对事情的应对方式。就像陈老师讲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常用的量表,叫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六种常用的应对方式: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对我们来说,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行为上的应对,也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应对。

比如:遇到危险时,选择战斗还是逃跑;在工作上遇到困难的任务,选择解决问题,还是拖延。

第二层,对内心的情绪应对。"

我想到我习惯为家人拿主意,当然这主意也不是没有根据,我都是反复思考,综合各种情况,再给出我的建议。当然这时候,我就很希望家人接受我深思熟虑后的建议。直到有一天,女儿对我说,我给的建议都是要求。

我不知道我这算不算心理舒适区,通过家人能接受我的建议,我自己得到认可,并且能获得控制感,减少"事情不这么做就做得不好"的焦虑感?

当然后来我通过学习,已经知道了,每人都有自己的心理边界,要尊重各自的心理边界。

每次领悟都是一次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舒适区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