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母亲之二

  这几天总是思绪翻滚,想起母亲还是会泪流满面,心底还是会泛起悲伤。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纵是心中有千种不舍和万般无奈,母亲的音容笑貌总是会浮现在我的面前,仿佛她老人家从不曾离开。 


    母亲的晚年是孤独的,母亲在那个院子里含辛茹苦哺育大了十几个孩子(我们姊妹七个,侄女侄子三个,还有若干外孙子和外孙女曾经短暂在这个院子里成长),老人家常年独坐在门前的墩子上,冬天晒着太阳,夏天摇着蒲扇,春天眺望着生机勃发,秋天盼望着果实累累......盼望着子孙们回到这个院子里,回想着小院里欢声笑语,孩子们跑进跑出。难得团聚的日子里,母亲总是不厌其烦的述说着过去,在她的回忆里,曾经的缺衣少食,曾经的心酸和不易从来都没有云淡风轻过。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经常泛起在她的脑海里,她常常想起自己与命运抗争的一生和人世间的悲苦。

    母亲年少丧父,彼时她的两个姐姐已经出嫁,时年十二岁的一个女孩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外婆失去丈夫的那年只有36岁,年少的母亲身后跟着一个年仅近4岁的四姨,外婆怀中抱着正吃奶的二舅,手中扯着刚刚一岁多的大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何等艰难。听母亲说,外公健在的时候,她们一家也曾有过富裕红火的日子,也曾在冬日里的深夜等待她们的父亲跑船运回家,带回大包小包好吃的回来,也曾等着外婆给外公做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孩子们眼巴巴等着不睡觉只为了吃父亲有意剩下的那口。母亲不只一次回忆过外公不在的那天的情景:正值壮年的外公得了胸口疼的病,看过了大夫没有好的成效,那天夜里外公突 然想喝一口热汤,年幼的母亲感觉夜里起来害怕,姐妹们又都贪睡,等到天亮,外婆泪眼婆娑的喊着:她爹她爹你醒醒!母亲和姨们才从睡梦中醒来,眼看着她们的父亲咽气,听着外婆悲切地大喊:英她爹,你不要我们了呀!从那时起,凄风苦雨的日子便伴随了母亲的童年和青年的时光。母亲常常会为了没有在那个寒冷的冬夜起床给父亲做一碗热汤而懊悔。 

    母亲常常回忆起那些年跟着外婆整年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冬天的床上没有棉褥,破损的床单包着稻草铺在身下用来取暖,出来进去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裳。十多岁的母亲挑起了一家子的生计,跟着她的堂伯父学会了犁地和钯地,十多岁的小姑娘用单薄的身躯拉着架子车往地里送粪,没有人帮着推一把,自强不息的母亲学会了纺花和织布,学会了帮着寡娘带大弟弟妹妹。这个过程说起来可以了了数语,生活的重担就这样残酷地落在一个未成年的女孩子身上,其生活的艰辛难以想像!当年的大姨日子在婆家日子过得艰难,年关将至偶而也会回到娘家,外婆会把母亲点灯熬油纺花织布裁切手缝的衣服让大姨穿上回家,当年的母亲没有怨言。做了童养媳的二姨在婆家受了气回到娘家,外婆会好哄着母亲拿出辛苦攒下的零花钱给二姨,再哄着二姨让她高兴些回婆家,做一个不让人嫌的儿媳。还有,母亲是如何为了养活一大家子而耽搁了自己的婚事,由堂伯做主嫁给了父亲,在跟着做生意的父亲一起远走天水的那些年如何从牙缝里省出几块大洋供自己的弟弟上学。母亲的一生笃信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弟妹,养活自己的孩子们,她做到了很多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现实活生生把母亲捶炼成了女汉子!这其中的辛酸又怎一个“难”字了得!

        年轻的时候,母亲为了她的母亲和弟妹们操劳,没有丝毫怨言,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儿女觉得天经地义,她认为生活就该如此,别人家也一样过着这样的日子,从不抱怨!但随着老年岁月的到来,陈年往事却总是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重现,她的岁月里也曾经风花正茂,她也曾经是个爱美的女孩子,她爱看人唱戏,戏里的风花雪月她从不曾有过,她从不曾做过一个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女孩儿,她的委屈和不甘就在她晚年的思维里不停的反复重现,絮叨陈年往事便成了母亲晚年最重要的日常。在 左邻右舍和村里乡亲的眼中,我的母亲很“历害”,这两个字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做事情坚决果断,不拖泥带水,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另外一层意思是和别人交往相处时不愿委屈自己,得理不让人。我认为正是由于生活的艰难造就了母亲的坚强的性格,使母亲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对人对事有些凌厉,底层社会里的丛林法则让母亲吃够了无权无势的苦和无依无靠的难,她怎么可能成为正人君子口中的“温良谦恭让”,一个弱女子,能经历这些苦难而没有跨掉,经历人生的风吹雨打而愈发坚强,得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和担当!也许基因里和母亲的相似和共情,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母亲的辛酸和所遭受的磨难,更加认可了母亲的伟大。我从不认为我的母亲絮叨和骄情,在她的述说里,我对母亲生长的时代和背景有了深刻的认识,她无悔于伟大母亲的称号。

    所谓“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未尝生活艰,莫笑别人癫“,然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送别母亲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