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情力专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他所写的《共情的力量》一书中,把共情定义为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在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年代,一切皆可为劳动生产力,人与人的相处也更加地关注于灵魂的交流与沟通,拥有触动他人的灵魂的高情商,可以说在各个事情上都变得顺利。
一.触动他人的共情的力量
最早读到《共情的力量》这本书是一个多年的老友,在一次吃饭的时候问我,你最近在做什么呢,我最近读到一本共情的力量感觉很不错,我说,哦?是吗?
自此之后我便试着阅读这本书。共情这个词语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共情最大的益处是创造持久和谐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共情的力量体现在生活中便是教育孩子,朋友相处,同事之间沟通和谐,感觉人生中处处充满了顺遂。
在人性的深处,是需要别人的理解的,但不得不说,人性也是最难经得住考验的。
1) 人性是渴望被认同理解的。
2) 人性是自私的。
3) 人天生是懒惰的。
在我看来,我想要把人都往好的一方面想,但是最好不要去考验人性,就像装饰精美的玻璃鱼缸,它的功能只是装鱼,你却想知道他是否结实,就像你去买一个花瓶,却想让他保温,于是你拿着坚硬的石头砸向了鱼缸,向保温杯蓄满了热水。鱼缸碎了,花瓶也裂了。
有一个很扯的词叫感同身受,至少我认为世界上是不存在感同身受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感受对方。能够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切身实际地体会到对方的感受,从而照顾对方感受的一种方式。至于到底能不能感同身受,那就随缘吧,我问心无愧就好。
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共情的人往往会更受欢迎一些。因为当一个人想要做到共情,达到理解别人,那也就意味着,他需要付出更多,放下自我的观念,放下经验的偏见,放下先入为主的观念,这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到更加的包容,但是这段关系也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现代人痛苦的原因大多源自别人的不理解,他想要讲述自己的想法感受,希望有个人能够聆听自己,但是讲出来之后,往往没有收到想要的答案,反而得到的是曲解和别人的误判,这样毫无共情的交流使得这段谈话适得其反,让人更加的失望了。
二.我们来谈谈理解
想要读懂《共情的力量》这本书,首先我们需要来聊聊理解这个词。
理解这个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的困难。人们大多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感受,以人生短短几十年的经验堆砌起来的认知,讨论事情的过程中,也是在试图说服别人认可自己,自己的感受重要,那么别人的感受就不重要了吗?网络世界的发达,感官的刺激,同时也弱化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同情的能力。而共情的力量这本书的出现正是对于自身的思考,也是对于感同身受这个词的思考,想要摆脱自我,便要尝试着去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去共情,这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举个例子,一对夫妻常常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爆发争吵,双方各执一词,丝毫不显退让,如果两个人没有共情的能力,那么还会这样继续的争吵,亦或者为了避免争吵而爆发的冷战,每次遇到敏感问题或者吵不下去了便会爆发冷战,逃避,转移话题。很显然,短暂得休止并不代表它们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反而回想起来如鲠在喉,相处起来也极为不舒服。
但是,如果一方产生了共情的想法,真正理解了对方的弦外之音,明白了了对方的痛苦和愤怒的原因,他们的关系便也可以更进一步,在细小的事情上向对方表达共情的心声,也会慢慢的改善既有的矛盾。
如果你能在对方爆发情绪的时候,接住对方的负面情绪,没有被对方的情绪吓跑,也没有陷入到情绪的怪圈当中,你能够专心地耐心的听他把话说完,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共情的第一步;如果你还能对他所说的话保持警觉和好奇,并且以平等的心态面对他说的话,然后把自己想说的话同时表达出来,而不是选择指责和批评,你们的关系从此时开始会有大大的改善。
共情始于理解,却又不仅仅是理解,而这个理解更应该是一个动词,在《共情的力量》这本书里,作者亚瑟·乔拉米卡利指出,有共情的想法是不够的,还要有共情的行动。这也正好印证了,共情的的确确应该是一个动词,督促着我们作进一步的行动。
三.我懂你,比我爱你更难
对比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我们这个年代也产生了更多的焦虑。大概是物质生活的大大提高,我们把更多的关注力体现在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小上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我,从来没有觉得,心理健康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度。同时间火了的,还有共情这个词。
你的不快乐来自哪里,其实是来自自身,跑得快的时候便会产生风,跑得慢的时候,便会产生思考,我们开始关注于幸福感,开始关注于自身得喜怒哀乐的来源,开始关注于产生的原因。很显然,我们,现在都变成了一些思考家,而人人都想成为一个思考家,谁来当倾听者。缺乏倾听者的思考家内心积压的情绪越来越多,造成了不吐不快的局面,甚至于我吐了还不快,那是为什么,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理解,这个世界上能够理解别人的人太少,我们都需要共情的力量来变得温暖。
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人人都能共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它赋予我们生活的能量、方向和目的。
过度的共情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使得你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起来,过度地讨好别人,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充其量只是一个烂好人。得不来珍惜和重视。
主动理解别人不是天生的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习惯,在人际交往中,试着去做一些主动理解别人体谅别人的事情,在亲密关系中重要无比。
男生和女生是不一样的:
男生谈恋爱——)想要得到信任。
女生谈恋爱——)渴望得到关心。
吵架的时候,我们更习惯于指责别人,互相攻击对方,越是亲密的人越是能够精准攻击到痛处,更多地关注于自己吃的亏,埋怨于对方,说着说着,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实打实的受害者。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去询问和理解。
在恋爱中,有一句名言,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不在,那就没有必要在了。我需要你的时候,大部分和面包牛奶无关,而是你能不能为我提供情绪价值,让我在不开心的时候开心起来,让我在难受的时候好受一些。其实,道理谁都懂,我们需要的是理解和包容,也就是相互之间的共情。
我懂你,比我爱你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