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Day7

第252-337页

34.就由它去吧

作者和发型师聊过心理治疗这个话题,发型师觉得“就由它去吧”。作者觉得他的话,包含着一些真理。有些时候人们确实需要接受他们自己以及别人本来的样子。作者问发型师是否会选择心理治疗他表示不会。做采访有点像给人理发,看似简单可真拿起剪子就是两码事了,心理治疗也是一样,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心理治疗。“你有你的疗法”,同样,“我有我的疗法”。

35.二选一

朱莉对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进行分类,从而决定保留哪些部位。有点像玩二选一的游戏你宁愿死于飞机,失事还是火灾等等。她表示两个都不选。 但最后她还是被迫选择,她更倾向于保留阴道,舍弃结肠。她想给他的丈夫找个老婆当礼物给他,成为遗产的一部分。命运总是如此的无常,捉弄人有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大喊一声:“操!”

36.渴求的速度

坐姿培训期结束后,在一家非盈利性证所开始了实习期。她想快速学到更多完成更多。

速度与时间有关,但也与忍耐力和努力密切相关。思维的速度越快,所需的忍耐力和努力就越少。但要想有耐力,就恰恰需要付出忍耐力和努力。耐力的定义是“可以承受刺激,烦恼,不幸或痛苦不表现出抱怨,愤怒,急躁或诸如此类的反应。”人们想给自己的问题找一个快速的解决方案,但是不知一开始导致他们情绪问题的就是生活中太过匆忙的节奏。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希·弗洛姆表示“现代人总是觉得如果做事不够迅速,就会损失一些时间但面对省下来的时间,又不知该怎么办,只能打发了事。”当时实习医生手头已经排满了个案,但还是要求督导给他们更多新个案,督导拒绝了他们并表示,“如今人们都在以渴求的速度行动。”

作者发现只要人们一感到孤单就会拿起一个设备来逃避这种感受。通常发生在两件事中间的空档里,比如在结束一次心理治疗的时候等红灯的时候,在收银台等待结账的时候,坐电梯的时候。人们长期处于受干扰的状态下,似乎丧失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也丧失了和自己相处的能力。

37.终极问题

作者告诉了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温德尔关于自己生病的事情。温德尔表示这真是个不错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与作者自己连所经历的一些令他害怕的事情有关,同时也和一些别的东西有关。

著名学者和精神医学大师欧文·亚隆经常说 心理治疗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存在性体验,正因如此,治疗师总是根据每个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去调整治疗方式,而不是只关注来访者心理问题的类别。两个来访者可能会遇到同样的心理问题——好比说,他们都不敢在感情关系中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但我们对他们采取的治疗方法可能会不一样。心理治疗的过程是极其特殊的没有一种一刀切的方式能帮助所有人面对他们最深层的存在性恐惧——也就是亚隆提出的终极问题。

这四个终极问题是死亡、孤独、自由和无意义。死亡,当然是一种本能的恐惧,我们经常压抑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的恐惧就会逐渐增加。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这本书里写道,我们对死亡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活的更充实而且可以减少——而不是增加——我们的焦虑。

孤独,单独监禁会让囚犯精神崩溃,是有其原因的,孤立会让他们产生幻觉引发恐慌、偏执、绝望、注意力无法集中、强迫行为以及自杀的念头。当这些囚徒被释放之后,往往会出现社交能力萎缩使他们无法与他人互动。其实,正常人也要面对快速生活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渴求和欲望还有内心的孤独感,将出狱的囚犯面对社会,或许也是同样的情形只不过情况更极端一些。

对自由的渴望以及自由带给我们的所有存在性困境。表面上我们都是自由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多的限制。这样作者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已经失去了情绪上的自由这也是接受心理治疗的原因——试图再次解放自己的情绪。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者这是中年危机,更多的是让他开放,而不是自闭;是让他去拓展新的领域,而不是给自己设限;是一次重生,而不是消亡。作者意识到不确定性并不代表着丧失希望,而是意味着还存在可能性。现在作者不得不仔细审视无意义这个终极问题。

38.乐高乐园

约翰讲述了自己的梦境告诉作者以及自己的儿子盖比因为手机问题是于车祸他感到内疚,这件事也成为他们夫妻二人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39.人类如何做出改变

詹姆士·普罗察斯卡的心理学家提出了“行为转变阶段模式”(TTM)理论:未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40.父亲们

作者在新年大扫除中找出了有关学习资料,其中,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不仅通过自己在集中营的恐怖经历阐述了他创建的“意义疗法”,还分享了“意义疗法”在更为平凡的生活中的应用。他写道:“一个人可以被剥夺任何东西,除了这个人最后的自由——在既定的环境下选择自己抱持什么态度的自由。”作者的笔记写着一行字:“‘反应’与‘回应’前者是条件反射,后者是有意识的选择。”

弗兰克尔在书中说:“在刺激和回应之间还留有一些空间叫做空间,允许我们以自己的意志去选择我们的回应方式。我们所做出的回应包含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

作者和温德尔聊了自己的父亲也告诉他在网上曾经搜索过他的资料。作者表示自己得到的是一个父亲的分身。因为他的父亲总是能把他看清,看透。

41.完满还是绝望

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任务,瑞塔目前他是属于老年人阶段,面临是自我实现还是绝望这个阶段。塔瑞虽然看上去阴郁、沮丧,但其实是一个温暖又有趣的人。可她的孩子们能原谅她吗?有时候原谅是很微妙的,就像道歉一样你向别人道歉,究竟是为了让你自己好过一些,还是为了让对方好过一些?你是真的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抱歉,还是其实觉得自己做的事完全在理,只不过是想通过道歉安抚那个认为你应该觉得抱歉的人?道歉究竟是为了谁?

心理治疗中有个名词叫做强迫宽恕,有时人们选择宽恕是为了摆脱一个创伤他们需要通过原谅那个给他们带来伤害的人来走出创伤的阴影——那个人可能是对他们进行过性侵犯的父母,抢劫过他们家的强盗,或是杀害了他们儿子的帮派成员。可能有好心人跟他们说过,如果你不能宽恕那些罪人,你就无法放下自己心中的怒火。对某些人来说,宽恕就意味着豁然解脱——你不宽宥人们的恶行,但原谅了那个伤害你的人,这样你就可以跨过这道坎,继续你的生活了。

但人们常常迫于压力去原谅别人,到头来如果做不到,还会认为自己身上出了问题,认为自己不够开明,不够坚强,或缺乏慈悲之心。所以要心怀慈悲,但选择不宽恕有很多方式可以让生活继续,但其中并不包括违章自己的感觉。作者讲述了来房子戴夫的故事。作者问在快70岁时,回头看看你二三十岁犯下的错,你会如何给自己量刑呢?瑞塔表示终身监禁。

42.我的“聂萨马”

作者和同行凯洛琳吃饭,了解到温德尔与她是同学。作者询问温德尔是否喜欢她,温德尔表示喜欢。温德尔说,我可能是希望自己的睿智和风趣得到别人的喜欢,但其实他喜欢的是作者的“聂萨玛”,这个词在希伯来语里是灵魂或灵性的意思,他的这个说法立刻在作者心中引起了共鸣。但作者知道这种好感是属于职业范畴类的。

43.垂死之人的言语禁忌

作者的来访者朱莉一直在半开玩笑地考虑要不要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垂死之人的言语禁忌:给迷茫的好心人准备的聊天指南》

群里说要把一切都压缩自己短暂的时间里他意识到,如果说他对人生的短暂感到气愤,那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一生实在是太美好了。

44.来自男友的邮件

作者的男朋友发了一封邮件给作者内容是:“你不会相信我今天见到了谁。莉!她刚刚加入了我们公司。”莉是作者和男友共同认识的人,并觉得她很烦。作者没有回复男友信息。作者写的一封邮件给出版社的编辑:我想取消合约。

45.温德尔的胡子

温德尔医生的候诊室发生了改变,温德尔也是起了胡子。 温德尔蓄胡子是因为放假的时候不用刮胡子当他准备上班时,觉得这个形象不错,就留了。至于办公室的翻新,他只是简单的说是时候了。变化就是这样发生了。作者并没有爱上温德尔,事实上是把他当成一个异性来看待而不只是一名治疗师,就说明了他们的治疗帮作者找回了正常人的行列,让作者感受到异性的吸引力。

总结:

你有你的想法,没有人可以强加于你。但你也没有必要强加给别人。有些时候上天让我们进行二选一的决定,有些时候真想大喊一声:“操!”我们有些时候过于渴求速度和忘了慢下来。终极问题是死亡、孤独、自由以及无意义。矛盾冲突被深深的隐藏在一件事又一件的事情之下,所以我们要一层一层的去剥开才会露出冰山。人类如何做出改变更倾向通过一个连续的阶段性过程来达成改变:未准备阶段、犹豫不决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维持阶段。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人生阶段的任务到底是完成还是不完成取决于个人决定。找到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并且承认,承认自己并且做出回应。这是一个比较难的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Da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