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真的吃得下去吗

(一)先看武松喝的什么酒

宋朝那时候还没有发明蒸馏工艺,都是自然发酵,当酒里面酒精浓度多了,会抑制或杀死酵母菌,也就是说酵母菌被自己的代谢产物淹死,就像密闭空间里人被自己排出的粪便熏死一样。所以那时候的酒,酒精浓度不会太高。自然发酵的酒,如绍兴花雕,女儿红,算是很好的了,一般没有发酵的陈酿不会超过20度,一般15度算好的了。

由于武松当时是在不知名的荒村野店吃饭。而且书中交代,由于虎患,景阳冈过往客商不多,生意并不好,不会有太好的酒品。所谓的“三碗不过岗”,“透瓶香”,“出门倒”往往是商家的噱头,应该还是普通的酿制酒。应该相当于现在度数高一点的啤酒。

据史料记载,当时酒最高的酒精度数也不会超过18度。当时“三碗不过岗”的酒铺小二介绍的是老酒,酒质可以说是当时极好的,酒精度数一般在9-15度之间。宋朝的酒在14-18度就可以算高品质酒了,一般也就是皇亲贵族饮用,所以我们就取一个中间值12度吧。

(二)那么武松到底喝了多少酒?

根据考古发现,武松喝酒的碗跟现代碗的容量不一样。

18碗酒,我也不知道这碗多大,我去淘宝上搜了搜复古酒碗,嘿,直接发现不少标题写着「武松酒碗」的,看来武松这个代言人做得不错啊。

淘宝武松的碗的大号的口径在11-12CM左右,底部直径2.5CM左右,高度在5CM。按照圆锥的计算方法,武松的一碗酒大概是250ML,也就是半斤,这个碗算很大的了。也有小号的,这些碗的容量从50毫升到250毫升不等,也不知道武松喝的是多大的碗。

这里取一个我认为比较合适的中间值吧,就假设武松的碗,总容量是200毫升,但是实际使用时不会全部倒满的,那就算一碗酒是150毫升好了。

18碗酒就是2700毫升。

这个量真心不大,要知道现在外面很多大杯量的奶茶都有900毫升了,这就相当于三个超大杯的奶茶那么多。换算成每瓶500ml的啤酒才5.4瓶。

(三)再看牛肉有多少

再来看固体食物,4斤牛肉,水浒的时代是北宋。根据记载,那时候一斤等于现在的640克。

1975 年湖南出土的北宋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测 64公斤,换言之,一斤大概有 640 克。

2斤牛肉就是1280克。熟牛肉的密度比水高。

不过这里要特别提醒一点,幸亏武松吃的都是牛肉,不是什么干粮啊,富含膳食纤维的谷物之类的,不然这些碳水化合物进入胃里,第一是这些食物容易吸水膨胀,第二是会与液体混合形成糜状,让所有食物的整体排空速度下降。就像游泳池里如果装的是石头和水,水很容易就排出了,如果装的是淤泥,那就会堵住糊住,排不出去。

牛肉的话就很好,保水性差,基本不会阻碍酒的排出。

(四)看武松吃了多久

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的?晌午。还是饿着肚子去的,吃自助餐的标准姿势:扶墙进,扶墙出。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吃完什么时候?傍晚了。。。

走进店里去了。武松提了哨棒,大踏步走上景阳冈来。大约走了四五里路,来到冈下,看见一棵大树,树干上刮去了皮,一片白,上面写着两行字。武松抬头看时,上面写道∶“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过冈,请勿独行。”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拖着哨棒走上冈来。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慢慢地落下山去。

就算走了5里地,也不过半小时。

他这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也就喝了5瓶半啤酒2斤半牛肉。霸占了人家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导致店小二翻台率明显下降。。。你去问问隔壁吃自助餐如何能多吃点,问下面的各位老哥,吃四五个小时就吃了2斤半熟牛肉喝了5瓶半啤酒是什么水平?

经常喝酒的人知道,一般喝六七瓶啤酒以后才开始上厕所,这期间也是菜和零食不停嘴的吃,喝三四个小时以后还是饿的,得去吃碗面才能睡。不过喝白酒就不是这样的状态,武松时代的酒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

武松这身长八尺的壮汉能吃得饱吗?要是这么点就吃撑了,那身子板也太薄了吧?

身长八尺,有资料说换算一下比姚明还高,咱们就现实点,假设武松是个一米八五的壮汉吧,2斤半牛肉不加米饭,我感觉他还饿着呢。

(五)看我们现在的实际饭量

这饭量不算多。我十四五岁正长个的时候,最多一顿吃了九个馒头四个烧饼。

我小时候腿受伤,老妈照顾我,当时正赶上收麦子,家里四亩地再加上种亲戚的几亩地,全是我爸一个人干,老爸吃得最多的一次,吃了七碗面条,连面带汤的。用的还是八九十年代农村常用的粗瓷大碗。

同村一个比我大十来岁的人,他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当时是十七八岁,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家里活全靠他,农闲还出去打工,干得都是重体力活。他还是晚长,当时还在长个子,最多一顿吃了十八个馒头。

我高中时一个同学是体育生,每天中午饭都是两碗饭,外加两个馍,晚上都是七八个馍夹菜,因为学校的饭卡每天有限额35,他干脆就办了两张饭卡!冬天还能睡凉席,在教室里坐第一排,挨着走廊,穿堂风,呼呼叫,他还能穿个短袖,老师天天关心的让他多穿点,这体质,真的没话说。

(六)老虎可能是被武松熏死的

认真说起来,武松的确是山东人士,应该是现在的泰安,济宁一代。水浒传中的清河县并不是今天河北的清河县。网上有很多考证的文章,版权关系不敢贸然引用,各位朋友一搜便知。

还有朋友提到了山东人吃大米的疑问。确实,山东人的主食还是以面粉为主。米饭是我个人喜好。配上刚出锅的酱牛肉,蒜泥拌着吃,写这句的时候口水都出来了。

山东的大馒头确实很出名。小时候过年蒸的大枣饽饽,直径25厘米左右一个。农村灶台上的大铁锅,一锅也只能蒸4个。包子也是,橄榄核形的大包子,一个至少一斤。个人最喜欢的是芸豆排骨馅儿的。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同为山东人的武松,在景阳冈的小馆子里,除了喝了18碗酒,吃了2斤熟牛肉之外,一定也吃了至少两头蒜。

第一口熟牛肉下嘴的时候就得开始到处找蒜,如果小二没有主动放在桌子上的话。(大概率是有的。诸位有机会到可以到山东路边小馆子验证。)

比较讲究的吃法是捣成蒜泥,加入生抽和香油调味。蘸着吃。

不讲究的,直接剥皮吃蒜瓣。或者更干脆点儿,直接咬带皮蒜瓣。山东人都知道如何用嘴直接把蒜瓣咬出来吃掉。

2斤熟牛肉没就蒜就吃完了?不可能的。

这俩玩意儿配在一起比大烟还上瘾。

在有蒜的情况下,2斤熟牛肉,对山东人来说真不是多大的问题。

大概率还得有一斤米饭或者馒头。绝了。

由此联想到,老虎还真不一定是被打死的。

(七)举两个宋朝大胃王的故事

宋朝也有几个大胃王的故事流传,不过都是文人,还是宰相,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也。

宋初名相张齐贤,就是一位能力突出的干饭人,据说他“体质丰大,饮啖过人,尤嗜肥猪肉,每食数斤”,他出任安陆知州的时候,有好事者想知道他食量到底有多大,于是在他吃饭时设一大桶,他吃一碗饭,就往桶里倒一碗饭,他喝一杯酒,就往桶里倒一杯酒,最后桶里的酒菜溢出来了,张齐贤依然谈笑自若,嘴里不停,堪称超越饭桶了。

南宋有位宰相赵雄,是个大个子,“形体魁伟”,也是个能吃的。宋孝宗想知道他到底有多能吃,专门留他吃饭,先请他喝酒,他连干了六七海(一海等于三升),这时,内侍又端上100个炊饼(即馒头花卷之类),赵雄有些矜持,只吃了50个,宋孝宗鼓励说:“卿可尽之”,于是赵雄不客气地一扫而空。

不过,赵雄却遇到了饭桌上的对手。他主政荆南的时候,有人推荐一位食量惊人的兵马监押陪他吃饭,两人从早吃到晚,都喝了三斗酒,吃了五斤猪肉、五斤羊肉以及五十张大饼,赵雄感觉已经饱了,对方却仍是不动声色,赵雄问他:你还能喝吗?此人干脆地喝了几杯,赵雄再问,他又喝了一斗酒。

后来,这个小官羞赧地告诉赵雄:他从小不知吃饱为何物,感谢赵雄给他这次机会。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的80后,万里路已走完,万卷书未翻破,对生活的个人洞见,全在新新新心信芯达人。送你视野破五洲,只需要驻足我的文章一分钟。随手点个赞,祝您月入十万。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松在景阳冈喝了18碗酒,两斤熟牛肉,真的吃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