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教育公平将不再是梦 - 草稿

前两天,有网友发给我一段视频,题为《一针见血  全场无声》。一位家长站在台上慷慨激昂、义愤填膺地抨击着我们当前的教育制度:

我们在用考试的方法解决应试教育;

清华北大的人类学家开发了“抖音”,让家长疯玩,然后告诉家长:你要自律,并让你的孩子自律;

我们的教育改革让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

985、211就那么几个,孩子考不上,如何自信?

清华北大都有自己的幼儿园、附小、附中,他们上得不亦乐乎,然后告诉我们:你们这些家长要淡定;

教育对中产阶级家庭而言就是通关。考试才是硬道理;

……

哈哈,道出了一些社会现象,但也绝非全部本质。

那么,本质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去寻找答案:《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未来学校》的作者朱永新,这位1958年出生于中国南方小镇的教育家,在素有“人间天堂”、“东方明珠”之称的苏州、上海度过了他的大学时代,而其所求学的苏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都是中国优秀的大学。作为最初学习政治教育、继而研究教育心理学、终获管理学博士的学者,他长期在母校苏州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并担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他成为苏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并卓有成效地推进了地方教育的发展之后,开始被媒介誉为“中国众多的市长中,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

他的主要作品是“朱永新教育作品”,共16卷,可谓“著作等身”。

在《未来学校》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现代学校制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人类伟大的创造。

它把传统的只为少数人享有的教育变成了大部分人能够享有的普及性教育,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素养。但是,现代学校制度也有工业革命带来的“胎里毛病”。

最根本的毛病就是,它强调效率优先,用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人才,用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安排教育生活,除了统一的入学时间和统一的上课时间,还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进度和统一的考试评价来培养虽然年龄相同但个性迥异、能力水平不一的人。

所以说,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远的未来,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围绕未来学习中心,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深入探讨了八个问题:

一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它可以是网络型的,也可以是实体型的。这些实体型的学习中心,有的是从现在的学校转型而来的,有的是从现在的各种培训机构、社会教育机构转型而来的。

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习中心没有固定教室,每个房间都要预约。也没有“校长室”,没有统一教材,除了国家规定的基础课,更多的是个性化的,自选的课程。

时间上它全天候开放,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也没有寒暑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学习时间。

没有学制,可以8岁入学,也可以12岁入学。

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

二  学习中心,谁来学?

“有教无类”,“学者为生”,谁想学,谁就是学生,跨越国界和地区,超越年龄和性别。

三  学习中心,谁来教?

“能者为师”,谁能教谁教。

四  学习中心,学什么?

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骨干,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占课程总量的50%。

五  学习中心,怎么学?

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人与团队相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游戏化学习,项目式学习,认知外包。

六  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

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给每个学生建立学分账户,以此评价学习结果的好坏。

七  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未来的父母不再对学校顶礼膜拜,不再相信学校的绝对权威,而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也将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八  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制定国家教育标准,划定底线,降低学习难度;认定合格的学习中心,采购培训机构的公共服务;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


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蓝图,然而,未来的教育,只是一幅蓝图,在不断被描绘,不断被修订,还没有真正成为一幢教育大厦,成为让理想栖居的现实。

有的学者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之所以教育停滞不前、学校固守传统,根本原因在于僵化的教育制度。

但从个体而言,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我们可以发现,能够把先进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尤其是转化为一线教师的行动,将是一个格外艰难也非常漫长的过程

同时,之所以会有未来,恰恰是因为我们现在行动上的创造。从这个意义而言,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

教育变革,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已来,教育公平将不再是梦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