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信息过载下的千人千面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各种提供信息的APP充斥在用户的手机里,这些APP无时无刻地在推送着海量的信息。
只要你有时间,总有层出不穷的信息供你消费,并且总能触及到你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埋点”追踪用户的每一个行为,在一些关键的点位给予“bonus”,如炫酷的称号、虚拟代币,点赞评论(来自真人或是机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用户的留存率、点击率,从而完成用户时间的“抢滩登陆战”。
对一款产品来说,这种操作意味着带来更好看的数据和营收,以及被投资概率的提升。
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东西,主张短平快。
作者精心设计如何操纵人性的弱点,其文章先用夸张的标题,吸引用户的点击行为;然后用套路的结构、拼凑的内容、低俗的配图、敷衍的观点,博用户哈哈一笑,或者挑唆一下情绪,让群情振奋,刺激用户进行收藏和转发。
最后用一万种方法让流量快速产生价值,不管用户是成为了DAU还是ARPU。
起初,这种“收割时间”的行为仅限于图文,用刺激的标题和贴合用户喜好的个性化推送,收割人们的“碎片时间”;随后从图文变为短视频,更多的用户时间继续被占领。
当用户完整地看完一个短视频之后,系统马上会推送另一个类似的短视频,将视觉快感尽可能长地延续下去,同时系统也在识别你是否真的喜好这一类别的视频。
用户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用户的喜好,推动的内容也就越“精准”。
表面上看,互联网中的信息是公开透明的,通过使用各种APP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并且看的内容都是我们“想看的”,以前传播机制不通畅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也看似消除了。
02 信息不对称
令人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
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一直存在。甚至由于互联网的介入,这个鸿沟不仅没有被垫平,反而进一步加深了。
1、很多非常具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并不通过互联网传播,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小圈子,有些信息和资讯,只在小圈子里流通,对广大公众而言,这些信息是无从获知的。
比如提前一年半载通过某种渠道,知道了城市某条地铁的站点规划路线(或者学区位置),从而能提前去相应站点附近加杠杆购买几套房产,基本上相当于白捡钱。
这个信息最终会不会出现在互联网里呢?
会。但是一旦这个消息从小圈子流传出来广而告之,变为互联网中泛滥的信息之后,价格迅速price in到房产中,这时候得知这个消息的人,几乎没有套利空间。
Buy The Rumor, Sell The Fact
2、互联网存在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不可否认。然而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常常是以碎片化方式存在的,此外,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混杂在大量垃圾无效信息里,使得其甄别筛选的难度提高。
我们获得的碎片化信息,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常识。在碎片化的信息获取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往往只有事实和结果,却没有学习到真正重要的逻辑框架,而后者和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有直接关系。
人们的深度思考能力,正被碎片化的信息侵蚀着。
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法及时有效地搜索到所需的关键信息,即使搜索到了有价值的信息碎片,要把这些碎片拼接成为一个逻辑清晰的有价值的框架,谈何容易?
3、上面两点都是从信息本身的角度来看的,偏外源性。而信息不对称最核心最核心的原因是内因,即认知不对称。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感知、判断截然不同。
股吧里面每天不厌其烦地嚷嚷着某条消息重大利好和重大利空的,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是错的(或者说无意义的)。股市中的人群中,“七亏两平一赚”中的“七亏”,基本上也是属于这部分人群的。
03 认知
技术简化了我们获得信息的步骤。
很多Feed流内容不再严格按照timeline,即广泛使用机器分发算法进行信息流展示。新的feed流不再需要搜索,而是主动呈现琳琅满目的内容。
它比我们更了解我们,给我们想要的,让我们不停地刷新手机,并沉溺于此。
技术降低了认知成本,也让信息碎片化,让人容易沉溺于自我满足的假象之中,认为什么都懂,高估自己的知识储备。
索罗斯有一句经典名言: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对世界的认识与客观实际越接近,套利的空间就会越大。因为绝大部分人对外界的认知都有很大的主观偏差,其中的偏差就是套利来源。
换句话说就是,大多数商业行为获利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信息不对称。
如果是研究自然科学,即一组事件跟随另一组事件(因果),就不受思维和认知的干扰。
而金融(交易)市场是思维参与其中,因果关系不再是由于发生了A所以发生了B。相反的,参与者的认知和被认知对象互相影响,基本面影响观点,观点反过来也影响基本面,它们永不均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人们只能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钱。
共享充电宝这个赛道,不看好的人有很多。
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根据可查证的财报等来源的信息,共享充电宝已经实现了盈利,有的共享充电宝公司净利润甚至已经能够做到几千万/月。
好的商业模式,也是能算得过来别人算不过来的账。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让自己能够更好的看清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呢?
04 提升认知
1、筛选信息渠道,过滤无意义的噪声。
《未来简史》结尾那句话写得非常好:过去想阻挡思想言论,做法是阻挡信息流通。但到了21世纪想阻挡思想言论,反而靠的是用不相关的信息把人淹没。在古代,力量来自获得旁人所不知的资料和玩法,比如“大楚兴,陈涉王”。
而如今,力量来自于如何做减法,对信息的甄别、质疑,减少无效信息的噪声。从海量信息中识别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己用,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认知。
2、专注,敏锐,保持好奇心
信息时代,用户注意力背后就是利益,信息生产者都纷纷争夺用户的注意力,我们不仅要对抗自己的人性弱点,还要对抗算法。
浸润某一个行业,深耕某一个行业,保持认知好奇心,有不明白的名词、行业内的人名,多去查找一下,梳理成自己的体系,假以时日必将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消遣性好奇心会让儿童目不转睛地盯着蝴蝶看,会让成年人不停地刷微博和tiktok。认知性好奇会让儿童去百科全书上查找相关知识,会让成年人专心学习一门学科或一门语言。
3.有基本的常识和逻辑。
任何时候,任何立场,首先承认事实,事实就是事实,之后再谈其他。
认可事实,并基于事实用逻辑去思考,而不是用观点混淆事实。
承认事实,理清逻辑,保留观点。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