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今天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十部分。

          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

        我这里说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术语是否能够成立呢?我想这个俗语是可以成立的。大家知道知识,是在不停地发展的,对某段教材的学习将持续一个长时间,对于知识的每一次运用,同时也就是知识的发展和深入。而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实、现象、性质、特征的实质而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

        例如,学生在许多课上都要用到简便乘法的公式。经验证明,许多事情都取决于在学习该教材的第一次课上,学生对某一公式的理解是否深刻。首先就是这一公式是否能够经常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可以随时用作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换句话说,就是以后再轮到每一次学习新的、后面的定理时,顺利与否也取决于此。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的思想对于以后再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应当有些特点,一一这就是说,这里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你要尽量设法做到,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你就能看出每一个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极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学习困难的学生的独立工作如何,因为这些学生思考和领悟比较缓慢,为了使他们理解教材的实质,必须给以较多的事实和较长的时间(有时候,提供他们思考的事实也要跟给一般学生的事实有所不同)。

        有经验的教师们,在第一次教新教材的课上,总是力求看到:学生是怎样独立的完成作业的。在这种课上一定要有学生的独立工作,使学生在独立工作过程中思考事实,得出概括性的结论(这里指的是自然学科的课和语法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思考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这里也应当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工作,应当走到这些学生的每一个人跟前去,看看每一个人遇到什么困难,给每一个人提出专门为他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一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他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即当堂能否正常的、有系统的工作;千万不要让它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促使他(要做得耐心、机智)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我在教语法的时候,总要设法做到,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的课上和直接在课后,就不许在自己的书面练习中有错误。可能,这话听起来有些荒谬,但这是真理:只有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犯任何一个错误,他才能够成为读写无误的人。如果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没有错误,才能做到在家庭作业中没有错误(或少犯错误)。语文教师工作困难的基本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书面作业里就有错误。而教师的缺点在于,它并没有提出这个目标:一定要使课堂上没有错误。

        然而实际上怎样达到使学生书写无错误,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呢?这一点取决于许多因素。也许首先取决于学生的阅读是否流利。要做到正确无误的书写,学生要学会流利的阅读。也有其他方面的条件一一即还取决于课的结构、课堂上的工作方法和方式等。我再备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具体的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预先加以详细的解说。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