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句话,他花十年时间整理一本妖怪字典,收录1080个妖怪

涂磊主持的《非你莫属》是一档帮人找工作的节目。在电视上找工作的人多数是毕业的大学生。不过也有例外。一位67岁的银发奶奶来找工作,最后凭自己的实力得到心仪工作。

奶奶有一个经历:自己在国外办中文学校。主持人问她为什么要办这个中文学校,听说这个学校还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你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呢?

奶奶说:有一次,她听一个在国外生活的中国女孩跟她说,女孩子回国探亲看望爷爷奶奶,在街上收到一份广告,看不懂,旁边一位外国男孩给她翻译了一下。

这个女孩说这件事情时特别开心的样子,奶奶却很心痛。奶奶说:我不想让在国外生活的中国的孩子不懂中文,不懂自己祖国的语言。于是,她克服重重困难办了一所公益性中文学校。


我们都知道,武将们爱国就是征战沙场保卫祖国。文人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呢?对自己国家文化的热爱和传播应该是文人爱国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这位奶奶在异国他乡用一己之力传播中文,表达她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在国内也有这样一位文人,有一次,他看到一群孩子穿着动漫展的各式各样妖怪的衣服,问:你知道你扮演的是什么妖怪吗?一个孩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知道,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孩子自豪的回答,让这位文人如遭雷击!因为他知道,孩子们扮演的这些妖怪,姑获鸟,天狗,饕餮等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是华夏民族祖先创造的,在孩子眼里,这些却都成了日本的。

应该让中国孩子了解中国的妖怪文化,不能让孩子无知地认为他们喜爱的是日本事物,祖先的文化传统不能丢。从此,这位文人萌生了整理中国妖怪的想法,并把这个想法变成了实际行动,这个行动持续了十年,最终成就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书中记录了1080个妖怪,是目前为止国内收录妖怪最多,最全,篇幅最长(共计635页),条理最清晰的妖怪研究专著。

这位文人叫张云。

张云从小就对妖神鬼怪的奇闻趣事感兴趣,多年来一直执着于中国妖怪研究,搜集和整理古籍中的妖怪,他也写作并出版了民国妖怪志系列《傒囊·三目之婴》《山都·幽怨之铃》等妖怪推理小说,以及《双头怪佛杀人事件》《鲸背上的少年》等作品。


《中国妖怪故事》是一本妖怪字典。

拿到这本书,我专门和家里的汉语字典对比一下,他们的厚度是一样的。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本妖怪字典。

和字典一样,这本书也是按妖怪名称首字母的拼音顺序排列。书中把1080个妖怪按“统领、妖、精、鬼、怪”五个部分列出。每个妖怪名称后面都有相应的故事,这都是作者从浩瀚的中国历史典籍中搜集来的,并把文言文翻译加工成白话文,方便现代读者和孩子们参考阅读。

30 姑获鸟:

又叫夜行游女、天地女、钩星、九头鸟、鬼车鸟。传说能收人魂魄,昼伏夜飞,作鸟时,身大如簸箕,九个脑袋,十八个翅膀。原本有十个脑袋,一个被天狗吃了,所以他飞过的地方会滴下鲜血,染上鲜血的人会有灾祸。

也有传说姑获鸟是产妇死后所化,喜欢偷别人孩子作为自己孩子。所以晚上,不要让孩子衣服在外面晾晒,否则姑获鸟会留下鲜血做记号,然后找机会来偷孩子。


955 天狗 :

天狗又叫天犬,天狗现身意味着天下将有刀兵之灾。古代典籍中,天狗另一种形象是流星,《汉书》记载,天狗状如大流星,坠下来时,火光冲天,千里破军杀将。

古代行军打仗,军队上方如果出现牛、马形状的黑云,称之为“天狗下食血”,这只军队一定溃败。

清代乾隆年间,一位住在河边的老太太,晚上看到一个狗一样的怪物跳到河里捕鱼,好几个月都这样,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一位守墓人发现墓前华表上少了一只狗,守墓人打碎了华表,再也没有出现怪现象。

清代康熙年间,钱塘有一位孙姓人家,邻居从他家门前过,看到屋脊上蹲着一个怪物像狗,头尖嘴长,上半身红色,下半身青色,尾巴如彗星几尺长。

传说天狗不仅吃月亮,还会吃小孩,所以妇女儿童都怕它。


1080个妖怪,每个妖怪都有名称,有故事,有出处记载。作者说,他在写作这本书时,感觉到周围围绕着很多妖怪,他们都要求记录自己的名字和故事,都希望自己能够留在史册。

《中国妖怪故事》是妖怪文学的史诗级别著作。

提到妖怪,我们就会情不自禁想到《聊斋志异》里的各种女妖狐仙和穷书生发生的爱情故事,《西游记》里那些阻挠唐僧西天取经的妖怪们,最近比较火热的妖怪莫属《除妖记》里那些丑陋又可爱的妖怪。他们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借助了电视电影媒介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比书籍的传播力量更大,速度更快,视觉化冲击也让人印象更深刻。

然而,这就是妖怪吗?张云在《搜神记》给出的妖怪定义基础之上,总结了三个特点:一是怪异反常的事物和现象,是超越当时人类思维认知的;二是有存在的依附物,可以是山石,动物,器皿等实体,也可以是人的身体,甚至是一种特定符号或称呼;三经过人的感官、心理所展现,出现在人类可以接触的范围,而不是人类无法证实存在的虚幻。

张云认为,神仙不是妖怪,异人不是妖怪,异象不是妖怪。妖怪包含妖、精、鬼、怪四大类。

妖:人之造假为妖。人所化成或者动物以人形呈现,比如狐妖等。

精:物之性灵为精。动物,植物,器物等。如山蜘蛛等。

鬼:魂不散为鬼。以幽灵,魂魄,亡象出现,比如画皮等。

怪:物之异常为怪,对于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平常几乎没见过的事物,或者见过类似的事物,如天狗,巴蛇等。

妖怪是以文学为载体流传下来的,老百姓也是通过各种文学故事记载了解和认识各种妖怪,妖怪本是人类对自然认识不足,认为万物有灵,也就诞生了各种妖怪故事,这是人类心理的一种映射,一种期望。

妖怪文学最早著作是《白泽图》,春秋战国时代比较出名的妖怪文学是《山海经》和《汲家琐语》,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了志怪文学的不朽高峰:干宝的《搜神记》。经过唐宋元明时代,妖怪文学持续高峰状态,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文学作品。唐代的妖怪文化有一个现象:妖怪和人类产生了爱情,这让妖怪文化有了更广泛的可读性。到清代,中国妖怪文学诞生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不朽杰作《聊斋志异》,里面妖女和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越来越丰富。

然而,此后的岁月里,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妖怪文学陷入低谷,失去社会影响力。自上古就流传下来的妖怪遗产逐渐被人遗忘,这也难怪孩子们对自己祖先创造的妖怪一无所知。

另外,我们看到的关于妖怪的影视剧中,都会有个代表正义的人物:捉妖师。他们为百姓安危降魔捉妖,这固然是故事情节的需求,通过冲突吸引人的注意力。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妖怪文学坠落的原因之一,人们把妖怪看做是封建迷信,要破除迷信,就要斩妖杀魔。

其实,妖怪文学只是一种文学形式而已。中国的妖怪们,多数还是很温情的。

书中有个“提灯小童”,就是提着灯笼的一个小孩子。明代的时候一个姓张的老头,有天晚上很晚才从田里回来,路上特别黑还很难走,远远看到一盏灯飘飘悠悠过来,走近一看是一个提着灯的小孩儿,这小孩儿说“老太爷,家里人让我来迎你”,老头就扶着小孩的胳膊往前走,但是仔细打量发现这个小孩子之前并没有见过。等到他们到了家门口有灯光的地方,老头发现就是一把破扫帚。

在日本,他们不认为妖怪是迷信,从民俗学角度对妖怪系统研究整理,研究妖怪和民众心理之间的关系,他们还把妖怪文学当做理解日本民族性格的切入点之一。这样做法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孩子们很多人都从日本动漫中了解了日本妖怪,却不知道这本来就是属于自己家的东西,确实很悲哀。

日本著名的妖怪研究学者水木茂说:如果考证日本的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70%的原型来自中国。除此之外20%来自印度,剩下10%才是其本土妖怪。

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讲的是我们大唐时代的故事,但影片却改编于日本作家的魔幻小说。日本人写中国古代妖怪故事,再由中国人改编成电影给大家看。想想也挺讽刺。


至今,我们谈到国学时,没人会想到妖怪文学这一分支,甚至都不知道妖怪文学的存在,多数人心中认为那只是个别妖怪故事而已,其实,这是一只源远流长的文学分支。

《中国妖怪故事》是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热爱。

这本妖怪字典的作者张云,自号是“搜神馆主”。1984年生人,现在35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精力充沛,活力无限,前途无量的年纪。这样的年纪,花费十年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这不仅仅是坚韧和毅力可以做到的。

在这个即时满足的时代,人们对于变现的追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追求快速成长,成长的结果无非就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早日实现“睡后收入”,他们会用心去研究成功和励志的方法论,去摸索一条更为快捷的成长之路。

有多少人愿意为了自己的一份热爱,为了让中国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去耗费十年时间做一件事情呢?能做到,就值得人钦佩。

张云做到了,他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这本《中国妖怪故事》,给我们打开了中国文学的另一扇窗户,我佩服他。

点击关注“陈陈读书”,带你阅读更多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一句话,他花十年时间整理一本妖怪字典,收录1080个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