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改变某些人

  愚蠢不是致命的缺点。

  顽固而不自知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软肋。想改变某些人,就似被囚禁的雏鹰,有着博大的愿望,但却只能躲在牢笼的角落一般,苍白无力。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是个男生,身材高大,还有些超重,姑且叫做小a吧。小a心地不坏,骨子里是善良的,但是其素质和行为却常常令人讨厌。他喜欢和别人打打闹闹,出手没轻没重,经常打小b,而且一拳下去,就可以听到“嘭”一声,喜欢在课上插嘴、接花瓣儿。

我们宿舍的女生非常讨厌他,而且还很同情小b,几次“密谋”举报小a的“罪过”,并且强烈要求小b执笔写举报信。在几次三番折腾下,小b写了举报信,我们几个女生风风火火地去收集签名,兴许是班上不满的人很多,举报信上签满了名。(但是一个被小a

打过的女生却没有签,当时只觉得她怂。)小b可以说是很怂了,竟然不敢亲自拿给班主任,于是一个女生就勇担重责,信立马就被交给了班主任。

我们所有人都等着消息。果然,老师生气地请小a去办公室喝茶。我们都暗自吐气,以为总算可以消停了。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小a回来后大声吵闹,把事情一股脑儿的推脱给其他人,还为自己愤愤不平,不断的声张自己的“冤枉”,拿着举报信一个一个大声喊上面的签名。

欠揍。这是我当时的想法。

可是不久,我就为自己的愚蠢至极而后悔。身为局外者,我强行把这件事给自己拉上了关系,还因为感情用事,而做了一件及其多余的事。事后我才明白:

小a的顽固泼洒是改变不了的,因为他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外界再苦口婆心的劝诫或是给予多严重的一棒,都比不上内心一句微不足道的“我要改变”。

小b的懦弱是改不了的,正是因为他看似好脾气的忍让,才使他成为了被欺负的对象。就算有那么多人的支持,他也依旧没有上交举报信的勇气。

这两人都是自找的。没过几天,他们便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一个欺负,一个被欺负。

我,则深深地学了一课。现在想想,不禁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讽刺。此时我就十分佩服那位没签名的女生,因为她早早地就明白:不要妄想改变某些人。

还有一些顽固是建立“对你好”的道德基础上的。

我的好朋友经常想我吐槽她的家长。她的家长因为在国内事业不顺,便一心想着送自己是女儿去国外,以后在国外发展。甚至想让她小学毕业后就让她出国。我朋友不同意。她说:“出国深造自然是好的,我也知道我家长让我出国发展或许是可以让我发展得更好,但是我打心里不想去,我想要跟着自己的想法来。”

我朋友为此经常和父母争辩,双方没少说伤感情的话,也为此红了很多次脸,偷偷流过眼泪。

可是,事情总没有个结局。再后来,我朋友的父母就商定好了:欧洲那边不行,日本也不适合淑女去,美国又太乱,所以就只允许女儿去新加坡。(我朋友跟我说:父母只许去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新加坡那有亲戚,亲戚说了很多新加坡的好处,而对于其他国家,父母都不了解。)

我朋友努力了很多次,希望父母改变主意,但没有任何用处,她父母好像认准了特价商品一样的认准了新加坡。

我朋友没有放弃做思想工作,每天依旧与父母各种商酌交流。

终于,事情出现了转机。一天她父母突然改变了主意,想让她去美国。我朋友惊奇万分,细问缘由后才知道:新加坡的亲戚去了美国,并一通电话打来,说美国很好。于是,她的父母便允许她去新加坡或美国了。

“真惨,我的命运不能自己主宰,全部被权威的亲戚决定了。我费了那么多口水,还比不过一通电话。”朋友调侃道。

是啊,自己的道路,自己都权威不了,自己的意愿,连亲戚的一句话都比不上。其父母只是因为亲戚有经验而事事听从,却完全忽视了这是孩子自己的未来,是孩子自己的路……(原谅我用了许多个“自己”,以至于有些不通顺,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孩子的未来是孩子个体的,而不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

父母要尊重子女,子女应考虑父母的意见。

不然,就会像我朋友一家一样,有时难以改变想法,有时又改变得过于随意。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双方都过于顽固,过于坚守自我,从未考虑对方。这样也许双方都会暗地里感慨:一点儿也不通达,还是不要妄想对方会改变了。

改变某些人,是很累的。或许我们剖心挖肺,沥尽心血,恨不得把自己炙热的心展示出来的辛苦劝诫,换来的,不过是忽视、不屑,甚至是埋怨。

墨守陈旧的价值观,不懂的得与时俱进的闭塞,自以为高尚的好,不过是顽固的一方面。而生活中,真正面临的,是不同的、多样的。

所以细品淳茶,在清凉的亭台水榭中,看云卷云舒,赏沉鳞潜浮,观人间百态,只一拂袖,一躬身,把不安尽数掩去,不妄想改变无法改变的,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妄想改变某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