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偶拾(1)

英国记者乔恩·罗森说,社交媒体时代道德制裁的问题在于,罪行的严重性与惩罚的野蛮性之间常常是断裂的。美国心理学家莫莉·克罗凯特说,如果道德义愤是火,那互联网就是汽油桶。                                              道德似乎成了万能的武器,只要占据这个至高点,就可以无限度地批判。更何况在互联网上,无需承担责任和成本,于是就成了人们发泄尘世生活不满的出口。所以,对于任何的道德批判,我们都要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加入,毕竟我们不是上帝,对事件不能全知。我们不是圣人,在道德上不能无瑕,再者“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法治的基本要义在于用公开的规则去约束权力,让民众能够有合理的预期,免于对惶惶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合理预期是所有生物存活的基本条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是需要合理预期,法律必须保障人 们的这种需要,让人免于恐惧。                                                                                                                                            读到这些文字,终于明白“未来可期”是多么美好的祝愿。人类天性有对于未知的恐惧,而幸福感应该就是对未来有确切的期盼和信心。这也是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和理由吧。所以,“小确幸”很珍贵,“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么,我们对于政策措施的判断也有了一条简单的法则,是让我们确信未来更美好,还是让我们看不到未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 分数是衡量所有学生的主要标尺,但是,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真的就一定能成为人生赢家吗?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当学生走出校门、自食其力,需要在社会上占据一席之地时,他面对的是千千万万个不同的能力生态位,此时的竞争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又变成一种差异化竞争。应试能力此时甚至会变得无足轻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是竞争的最好策略。在这个属于你的生态位里,你不需要跟几万、几十万人竞争,你可能只有少量的竞争者甚至没有竞争者,你在这个小环境中能够如鱼得水,扬长避短,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这是《生态位法则》里的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处,只要能找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就会发光。而目前这种标准化的大工厂教育模式不适宜多样性的人才涌现。然而,我们不能改变这个教育模式,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不要盲从,要找自己的特点,去学自己适合的知识,才能真正拥有才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偶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