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高考作文感

文-术折

花了10天时间草率地看完了近五年的一些高考满分作文示例(10天才草率看完是真的够久了)。本着记录自己实时感受的心态,我绝不对自己的想法作半点遮掩。


首先谈谈我的阅读感受,读高考作文本意是我将要归校,不得不应付这类的考试而提前熟悉一下。


我越读到后面越不自主地在皱眉头,文风千篇一律,格式化严重。偶尔才能看到一些崭新的观点,几乎篇篇读起来都让我有一种陌生感,且并不是我刻意地在排斥其文中积极向上、热情爱国的氛围。


读头些篇时,我不禁心想着:高考满分作文就如此尔尔嚒……?还不如我在日报上看的学生作文……


于是读后几年的命题,我索性直接只看上海市和浙江市的高考作文命题。


不得不提,上海市的考题着实让我有点“釜底抽薪”的感觉了。


和全国性考卷以及其他各地的命题相比,上海市的考题更具有挖掘性,有高水平思维的考生也能在此将其想法发挥,具有连续性和深刻性,有着哲学思维的价值。


这类考题就非常需要考生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思辨能力,与其他省份的考题相比更不容易套作。相对的,前文我所提的那种浓厚的文风气息也一下子少了很多,即使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与上相异不大,读起来也更让我信服。


我作为浙江考生,特别关注了本市的命题,从这5年的命题看来,我觉得命题风格其实和上海市是有点接近的,但相比起来又更加注重现实的体验性。


任务驱动型的这类限制方向定死的命题也没有,我个人还是挺满意的。


虽然这是满分高考作文,但大多读起来我感觉一点都没有价值和味道。


我发现这类文章的有个特点:立意明确精准,结构脉络一看就清晰了然,情感倾向鲜明。爱举名人名家事例,爱用名家名言(多是东方名家文诗句),题目是长的概括短句,亦或是文艺味亦或是文言味。


总之读了,我就很想用这个词来形容:虚空。


中考满分作文读了至少没有这种很大的悬地之感,套路大概就是能写记叙文就记叙文,用总分总结构,事情快写到结尾时来个高潮,转折到自己对其的感想,最后概括结尾。


没有悬地之感的原因就在于结论是从具体事件里来的,即使生活中没有发生,内容有点拼凑。


初三时候我苦于生活中没什么好写的事情,总是得我自己乱编故事来写,使我感到烦躁。当时想,到了高中就再也不用乱编事情来写作了倒是给了我一个安慰。


整个初中下来,现在回想起写过的议论文篇数,甚至可以说0,这意味着我个人感觉在初中没有受到过任何令我印象很深刻的议论文教学和写作。


因为中考出题大都是能用记叙文套的,议论文的学习早被预谋好了般被搁置。


现在看到高中满分议论文是这样,不禁有点黯然神伤。


记叙文以事感人,议论文则是以理服人。


但是我从这些成篇的文章中被闪到眼的不是理,而是那些文采、修辞、抒情。


虽是说满分,在我看来一点都不出彩,反而很老套格式化。


首先我承认这些满分作文在论证思路上是正确合格的,可是考生在说理上专注更多的是文采修辞抒情这类辅助的手法,读起来溢出的是情,在我看来是写作的拿高分的方法策略搞得太过火了,使得文章最应该具备的思想思维旁落。


尤其是引用大片的名人名事名言(有些文章他喵的每一个分论点都要整个这种举例),就算名人讲的多么有理,说到底,名言是一句话,不是一件事,且滥用名家名言,让人读其本质是依傍名人权威来说理。再谈谈名事,虽然说不是那种老掉牙的名人事件举例了,但也大都是“远古”的上成品,非要近代一点的也是很有名的张校长啦,核弹院士这类的。很明显这种事例不够接地气不容易给人拉近感,或许举身边小小的事件会更好些。


这是让我感到陌生和空洞的非常大的一个原因。


另一大原因也许与我个人所受的环境影响有关:作文主题看似与青年本身息息相关,给青年灌输兴起努力的生活之意,即使作为平凡人也能为国家社会奉献。


而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却是以强调努力学习考出好的高考成绩,以后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在这种情感实际偏差下不论是要读还是要写,想让学生们对其从根本上感受作文培养的价值,简直是无奈了。


高考满分作文是这个样子,是多方面的原因。像这样的文章写出来真就只能是高考满分作文,离开了高考,就是一堆废字。


固然这确实有高考命题方面的限制,以及大部分高中生颇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样子,但居然在 意是培养思辨能力的议论文中,缺失了或是非重视了“如何辩理”这一点,是很让人伤心的。


如果再让我多看看这些满分作文在论证上的完整性,我可以说其实大都是缺失的,有些地方稍微留意一下就能抓住把柄反驳。举名人名事名家这样的个例,是在文章限制字数下的片面搪塞。


如果说初中和高中作文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不就是从侧重记叙文的套路学习转到议论文的套路学习嚒?


但是看到上海市的命题,我知道有一行教育家学者正在努力挣脱这样的束缚,结合各方面原因,这确实很困难。


作为学生们,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唯一的高效做法就是多做深度阅读,网络上蜻蜓点水般的”那就浅学一下吧“成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乐子听听是蛮好的,以此来调侃自己也是蛮好的,但若是阅读碎片化,简单化,教条化,还想凭此写出有论证有深度的好文恐怕是很难的(做梦怕都是做不到)。


力求读长文,读名著,去感受其中观点思维的前后性、层次性,去体会背后深刻的逻辑如何将其串成有生气的整体。


以上便是我浅薄的感想,所看的示例范文均从《高考满分作文(开心作文出品)》来,伤心亦有,希望也存。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是一种不具体到某一行动就无法开始的动物。


于是我接下来的打算就是关注上海市的作文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1读高考作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