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3《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 [美] 迈克尔·莱恩 著 赵炎秋 译

书评:作者每章首为文学分析理论概述,主要以《李尔王》、《艾斯朋遗稿》、《蓝眼睛》和毕肖普的诗作为例。作者通过散碎的句子,理论技巧化地文本解读。掉书袋式的翻译,句式和词汇繁复艰涩,排版粗糙,没有任何注释,有些不易读。


书摘:

序言致谢

第一章形式主义 

1.1 简介

新批评认为文学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提供了一种近乎神秘的协和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各种对立的因素——语言和意义、精神和物质、内容与形式、特殊与一般——都和解了。文学语言具有一种含蓄的潜能,这种潜能使它与日常的语言区别开来,这种语言严格地限于指称或用单一的语词为单一的事物命名。

1.2 对《李尔王》的形式主义解读

1.3 对《李尔王》的新批评解读的建议

1.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麋鹿》的形式主义解读

1.5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在渔屋》的形式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二章结构主义 

2.1 简介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个人物被认为重要并不是因为他或她属于一个具有某些品质的特殊的人物类型。相反,这个人物将被作为文本体系中的一个部分来考虑,他的功能是由他与这个体系的其他功能部分的关系所决定的。

2.2 对《李尔王》的结构主义解读

2.3 对《艾斯朋遗稿》的结构主义解读的建议

2.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地图》的结构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三章精神分析

3.1 简介

精神分析也重视人际关系的动力,重视自我通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方式。按照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研究文学中精神的活动应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无意识和本能,一是形成自我的家庭、个人经历和社会。


弗洛伊德派的做法是假定心灵有两个组成部分——意识与无意识。无意识是性本能、欲望和情感存在的地方,它们被意识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它们必须被不断的抵制、防护、驱逐到无意识中去。


在对象关系理论中,建立个人与他者之间的边界的需要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3.2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在村庄》和《六节诗》的精神分析解读

3.3 对《蓝眼睛》的精神分析解读

3.4 对《李尔王》的精神分析解读的建议

3.5 对《艾斯朋遗稿》的精神分析解读的建议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

4.1 简介

意识形态或“统治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使社会和经济秩序合理或合法化的一种方式,否则的话,它们就会显得不公正,因为它们是以不平等为特征的。那些统治者或把握着经济大权的人想要使其他的每一个人相信,世界这种安排是合理的,或自然的,或好的。……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至少是在讲英语的资本主义国家)由这样的信条组成:与社会的存在相比,人类更多的是自由的个体,作为个体,他们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由去追求自己的成功。那些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原初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在生活中将达到什么位置,而是因为他的能力应该享有这样的成功。那些失败了的人也不是那种系统压力的受害者——这种压力只将报酬分配给那些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的人——他们只是不配。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两种主要形式。第一种试图把文学放在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文学作品表现的观念是如何同一时期社会通行的理想与价值观联系起来的。……第二种主要形式由意识形态批评组成。它试图理解意识形态在文学中是如何运作,以遮掩诸如不同的经济集团之间的社会矛盾的。


4.2 对《李尔王》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4.3 对《艾斯朋遗稿》的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建议

4.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早餐的奇迹》的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建议

4.5 对《蓝眼睛》的马克思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五章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5.1 简介

如果结构主义强调秩序、结构和规则,那么,后结构主义则认为语言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多种意义生成的可能性;理解不是理解的工具,而是进行统治、约束和社会控制的工具;而西方哲学与西方社会生活中所有的价值、理想和标准——从被认为是清晰地呈现给有意识的心灵的真理,到被设想为决定着他或她自己的命运的自由体的个人——都否定了存在的物质性与偶然性,而存在实际上是以运动、变化和多样性,而不是以逻辑、规律与同一性为特征的。


利奥塔的早期著作关注的是形象的表征,即艺术作品中能够为人感知的构思与被用来传播与交流的语义内容之间的张力。……在后期作品中,利奥搭将争辩所有的思想和所有的意义都是散乱和叙述的。当我们参与对世界状况的社会讨论时,我们仅仅是兜售故事,提供一些争论性的叙事。依次而来的任何变化都不过是一种叙事代替了另一种叙事。利奥塔将当下占主导地位的叙事称为“后现代”。后现代拒绝“宏大叙事”,宏大叙事将社会看成一个解放人类或工人阶级或自由的人类个体的工程。

5.2 对《李尔王》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5.3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克鲁索在英格兰》的后结构主义解读

5.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2000多幅插图和一个完美的和谐》的后结构主义解读的建议

5.5 对《蓝眼睛》的后结构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六章女性主义 

6.1 简介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女性创作的文学是怎样表达或表现女性生活与体验的特点的。它也研究男性主宰的法则,以了解男性是怎样运用文化来推进他们对女性的主宰的。

6.2 对《艾斯朋遗稿》的女性主义解读

6.3 对《李尔王》的女性主义解读的建议

6.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公鸡》的女性主义解读的建议

6.5 对《蓝眼睛》的女性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七章性别研究、酷儿理论、男/女同性恋研究 

7.1 简介

异性恋文化对于同性恋的观点是很不宽容的,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书本里,在妇女因为“疯狂”而被关在阁楼里的时候,同性恋则因为“反常”而被送进监狱。

7.2 对《李尔王》的性别研究解读的建议

7.3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在候诊室里》的性别研究解读的建议

7.4 对《蓝眼睛》的性别研究解读的建议

第八章历史主义 

8.1 简介

历史主义或者研究文学与现实事件之间显性或隐性的联系,或者描绘文学作品表现它的时代的“世界观”——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与知识体系——的方式。

8.2 对《李尔王》的历史主义解读

8.3 对《艾斯朋遗稿》的历史主义解读的建议

8.4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的《12点钟新闻》的历史主义解读的建议

8.5 对《蓝眼睛》的历史主义解读的建议

第九章族裔批评、后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研究

9.1 简介

尽管其有许多虚构的品质,人种与种族却是抹擦不掉的标志。更确切地说,它们是文化差异与文学特征的最有效和最具强制性的决定因素之一。

9.2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巴西,1502年1月1日》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9.3 对伊丽莎白·毕肖普《佛斯蒂娜,或岩石玫瑰》的族裔研究解读的建议

9.4 对《蓝眼睛》的族裔研究解读的建议

译后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3《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 [美] 迈克尔·莱恩 著 赵炎秋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