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实验和安全感:适度满足安全感,一旦最差时可以确保安全

在看《循环提问》这本书,非常经典的案例对话故事,作为系统疗法,咨询师提问方式非常特殊和有趣,如向某人提问,不是问此人感受看法,而是询问其他人会有什么感受看法。

“你认为她会如何做,她的想法是什么?”这里谈论到的其他人是在现场的,因为系统理论认为最要紧的是互动关系和模式,起到扰动作用。

再一个特点是“思维实验”,这个名词可以对应着认知行为疗法中的“行为实验”,比如某人不敢请教别人问题,可以设计行为实验主动询问,检验是否“自认为”的那么糟糕。

思维实验就是假设与当下事实不同的事情发生了,看看会发生什么以及如何应对,比如设想烦人问题突然消除了,会有什么不同?折磨人的疾病被魔法棒治好了,自己会做些什么?把问题发配到沙漠了,现在想邀请回来,又会做些什么?

这类似沙盘推演,不是事实,是想象,是发散思维,设想各种可能,头脑风暴法罗列各种可能,从中发现差异,尤其平时不敢设想的可能,会带来什么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与当下的比较,得出差异化,差异才是信息,可以扰动惯性思维。

举个上面例子,询问来访者做些什么让疾病重新回来?这就是旁观者视角,外部视角,看到一般人的做法,从而与自己比较,达到审视自己习惯做法的目的。

类似的还有苏格拉底提问技术,“去灾难化提问”,假设想法成为了事实,会又出现什么情况,最好最差最可能分别如何?这里可以重点讨论最差可能,一旦最差情形都能应对了,其他情形的应对自然不在话下。

这个最差情形可以具体化,那就是最基础的两种生理需要,一个是生存感,包括食色睡以及损失这样事情,再一个是安全感,这在很多技能学习中出现,比如学车、学轮滑、学游泳、户外娱乐游戏等。

生理需要是一定要满足的,否则更高层次需要无从谈起,这类似大楼基础和主体关系,没有基础谈何主体,空中楼阁没有用处的。

现在社会生存不是问题,但安全感很重要,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心理感受,举几个例子。

学习开车,以及平时开车,最重要的就是“会刹车”,掌握了处理最差情形技术,也就有了安全感,也就会开车。

学习游泳,克服怕水恐惧心理第一位,可以采取一些小伎俩,比如在浅水处借助浮板,可以手臂围绕固定物,这些技巧就是适度满足安全感,一旦最差时可以确保安全。

老人身体不好不敢走路,别人扶着确保不会摔着,但是老人怕摔倒,不是相信别人而是感受到失去平衡而害怕,认知不怕、感受怕,这就是安全感问题。

学习轮滑如何满足安全感,一个是设施装备齐全,再一个主动练习摔倒,这一招非常巧妙,主动摔倒接受摔倒体验摔倒从而满足不安全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实验和安全感:适度满足安全感,一旦最差时可以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