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谜·“吾不与祭”之谜》-拜祭,你形式主义了吗

《论语》原【第03篇八佾第12章】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游梦僧直译】“拜祭(祖先)像(祖先)在,拜祭神灵像神灵在,”孔子说:“我不与(之同在),拜祭了也像不拜祭一样!”

【游梦僧意译】“拜祭祖先要像祖先在现场一样,拜祭神灵也要像神灵在面前一样,”孔子说:“我不与之同在,心不在焉而没有诚敬之心的话,那么,拜祭了也像不拜祭一样!”


【杨伯峻译文】祭祖如祖在,祭神如神在。孔子说:“自己不去祭,如同不祭。”

【钱穆译文】先生在祭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们在受祭。他祭神时,也好像真有神在他面前般。先生说:“我若不亲身临祭,便只如不祭。”

【李泽厚译文】祭祀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就在那里。祭祀鬼神的时候,好像鬼神就在那里。孔子说:“如果我不亲自参加祭祀,就好像没祭一样。”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详解】今天清明,本僧借此“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节日,纠正一下国人对孔子祭祀思想的误读吧。但本僧近日事忙,就简单解读一下吧


杨钱李三老的解读,对孔子说的话,只得其形而未知其神。


本章,本僧重新断了一下句读的:


通行版《论语》的断句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本僧重新断句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先说“鬼”与“神”的关系,现代人通常都把“鬼神”合而言之,然后古文中,“鬼”是“鬼”,“神”归“神”,不可等而视之——“鬼”通常指的是自家的祖先;“神”通常指的是公共信奉的神灵。

 

所以,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前者是指拜祭自己的祖先,后者是指拜祭公共的神灵。要求拜祭两者,都要视之如“在”,即使要求拜祭时,如祖先和神灵就在你面前。

 

“神”与“鬼”的关系,本僧就不展开说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而且,杨钱李三老也解出了味道。

 

重点在“吾不与祭”这四个字的解读,通常的解读都是有差错的。


其实,“吾不与”是“吾不与之在”的省略。


何以见得?孔子前面说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视之如在,即就像祖先或神灵就在你面前,就是要求拜祭者做到心意合一,形神俱到,方显诚敬之心。


这与孔子在林放问“礼之本”的时候,以“丧,与其易也,宁戚”(土气地说,就是“办丧礼,与其搞鬼搞马,不如心怀悲戚”。)相答,意义是相通的,都强调治丧办祭,既要重形,更要在重神


【03八佾篇0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否则,如清明之日,有人不远千里,回乡祭祖,若只重在形式,或者在乎他人的眼光,才去拜祭,而缺少对祖先的诚敬之心,拜祭的意义又何在呢?!


如果世人能早早理解孔圣人对治丧办祭的理念,而不是误读曲解,又何致于那么多人为了把亲人之丧办得“隆重点”,而债台高筑,甚至“卖身葬父”呢!真是痛哉,悲哉!


故,拜神祭祖,以心为主,以形为辅,貌恭而心敬。


这章,就如此简单解读吧。


敬请继续关注游梦僧之《论语解谜——给坑害孔子的人》系列文章。同时,欢迎在后面打赏支持,谢谢


第03篇八佾第12繁體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遊夢僧直譯】“拜祭(祖先)像(祖先)在,拜祭神靈像神靈在,”孔子說:“我不與(之同在),拜祭了也像不拜祭一樣!”

【遊夢僧意譯】“拜祭祖先要像祖先在現場一樣,拜祭神靈也要像神靈在面前一樣,”孔子說:“我不與之同在,心不在焉而沒有誠敬之心的話,那麼,拜祭了也像不拜祭一樣!”


版权所有,请尊重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解谜·“吾不与祭”之谜》-拜祭,你形式主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