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读书分享——《语文课程标准》(三)

今日分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三、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

2022年版课程标准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提出并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涵盖了价值观、品格和能力诸方面,集中体现课程的育人价值。

语文课程培养核心素养,强调“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真实的言运用情境中”,正是语文学科教学与学习特点的体现,是黄厚江老师所说的“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在听说读写的具体活动中学习语文。

1.文化自信:

指学生认同中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这里强调热爱、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类似于我们过去所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特别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地位,体现了“为谁培养人”的国家意志,是对方向性问题的把握,是培根铸魂的关键。我想,这也是之所以改变高中阶段课标的表述,把文化自信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吧。

2.语言运用:

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与核心。包括语感的培养,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运用语言文字有效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感受语言文字内涵及情感等方面。

3.思维能力:

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强调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都属于思维范畴,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平时涉及较多,但自己日常教学中在这方面有意识地关注还是不够。至于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就更是多有缺失了。

4.审美创造:

语文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教育优势。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美、发现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是语文教学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涵养高雅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的什么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特别强调,“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具有联系性、融合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不能截然割裂开来,它们体现在每一篇优秀作品中,也应该落实在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室读书分享——《语文课程标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