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千奥义
道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其中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养生等各个领域,因为其中的段落是一篇篇独立出现,如果单独拿出一篇来看,很难理解透彻老子的观点,以军事为例,直接讨论军事的篇章如下:
第三十章:物仕则老 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 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第六十八章:善战不怒 第六十九章:哀兵必胜 第七十六章:木强则折
那么将其中描述综合起来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我将把道德经里所有设计到军事的段落全部摘出来并加以总结,看一看老子眼中的“兵”是怎样的。
1、为什么会产生军事?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第四十六章:知足常足
天下行大道,社会安平,国富民昌,无战争,无内忧外患,百姓安享康乐,故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开田辟地,以期马粪肥田而已。天下若无道,世道必乱,百姓不能安其业,万物不能安其生,盗贼滋生,兵戈四起,此正是戎马有用之时。故养兵屯马,以备国家之需要。
以此可知产生军事的根本原因是无道
2、老子对“兵”的态度是什么?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
兵之用武器,是不祥之物,人人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行的人都不会去使用它。
由此可知,老子是极度厌恶军事的,称兵为不详之器。
3、君主怎样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奇谲诡异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木强则折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由此可见,以正治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但如果不免于军事要注意:以奇用兵。
4、谋士怎样来辅助君主?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三十章:物仕则老
按照“道”的原则辅佐君王的人,不依靠兵力来称霸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不仅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很快遭到报应。军队到过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过后,必定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救济危难的目的就算了,不会以兵力强大来耀武扬威。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自尊自大;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夸耀;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因此而骄傲;即使达到了目的,也认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达到了目的,也不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走向衰亡,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走向败亡。
以此可知:谋士要强调,物仕则老,不以兵强天下。
5、君王有无百胜法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天下人都说,“道”太广大了,大到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也正因为它的大,所以才不像任何具体的东西。如果它像一种具体的事物的话,那么它就趋于细小而不是道了。我有三种宝贝,是应当永远持有珍重的:第一是慈爱’第二是俭朴’第三就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慈爱,所以能勇武;有了简朴,所以能宽广;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武;丢弃了俭啬而追求宽广;舍弃退让而追求争先,结果是走向死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来守卫就会坚固。天将救助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它。
总结以上说法可以判断,君王的百胜法宝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6、将军必修课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第六十八章:善战不怒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只要将军能够做到:不武、不怒、不与,定能百战不殆。
7、用兵大忌是什么?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第六十九章:哀兵必胜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所以,不要轻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也不要和悲痛的对手交战,因为哀兵必胜。
8、用兵之后要怎样处置?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有道的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尊贵;而在打仗时便以右边为尊贵。兵器是不祥的东西,它不是有道的君子所用的东西,不到迫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要得意洋洋,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把打仗杀人当成乐事的人。而把杀人当成乐事的人,他也决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打仗时,兵权小的偏将军在左边,兵权大的上将军在右边。这是说明用兵打仗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杀人太多,应该以悲哀的态度对待;打了胜仗,应该以丧礼的仪式来对待死去的人。
综上,用兵之后必须要: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以上综合所有章节来论述道德经中的军事,给以后的诸多军事著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很多历史上的军事家也从道德经中读出了用兵的道理,老子不失为军事摆渡人。
本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