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31日精进】第13天:思考

【日积累】

一个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考。

                              ——帕斯卡尔

有两个传承高贵的圣殿,一是优秀教师的课堂,二是摆满大师作品的图书馆。        ——周国平

【行感悟】

清代古文家刘蓉创作的《习惯说》中讲述:书房的地上有个坑,开始时,刘荣踩到那里就别扭,觉得被绊了一下,久了便习惯了,好像坑不复存在。后来坑被填平,开始时 刘荣踩到那里又别扭,觉得隆起了一个坡,也是久了便习惯了。一般人如果经历这样的“事”,恐怕都会有所触动,但往往不去细想。刘蓉不然,他认真思考被触动的缘由, 找到了寓于“事”中的“理”,即“君子之学贵慎始”。是思考打通了事与理的通道。

记得,从教初期条件艰苦,加上教育改革正逢小学由五年级制变成六年制,手头仅有一本六年级语文书和一本六年级语文教师用书。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年级语文教学,靠着两本“书”开始摸索着开展教学。

面对课文中生僻的字词,只能靠查字典来解决(那时没有网络,更没有智能手机);面对难解的段落或者想要探究的思想和写法,教师用书上没有“提示”,只能靠一遍遍朗读来体会感悟,实在无法自圆其说,就请教我的老师——位德高望重的高中语文教师。就这样借助有限的条件,“啃”下来一篇篇课文,顺利进行教学并尝试有创意的课堂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那届学生特别爱上语文课,作文写得超好,成绩好,特别是课本上留下了有深度地思考痕迹……

后来调入市区局直小学,我保持着独立阅读文本,借助教师用书补充理解的备课习惯,这一习惯使我在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设计上显现出与众不同。直到参加省级优质课大赛,我依然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甄别、选用专家的建议,这使我的课有了自己的灵魂和特色。

随着专业不断发展,我感到思考的习惯带给我的益处愈大。当有人照本宣科上课时,我喜欢问个为什么?可不可以不这样设计教学?当有人感到教师是一种低水平的简单繁重劳动时,我喜欢思考如何改进班级管理,怎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思考,让我从工作中品尝到了智力乐趣。

今天的学习可谓途径众多,资源丰富。面对随手可以搜到的“答案”、直接可以获得的“结果”,很多人的思考已经被限制化。上课不思考,拿来名家设计直接用;课文不朗读,拿来“解析”直接标注;问题不思考,取来“资料”写上答案……学习本身是一种智力活动,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感受到智力活动,不愿意让脑子“出出汗”,学习就会变得枯燥无味,也会成为百分之百的痛苦。

今天我提醒学习中的孩子们一定要独立阅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然后带着收获、问题,参与课堂学习与互动,建立新的认知,完善知识内容,最后借助教辅资料补充所学或者拓展对细节的探究。这个顺序一旦颠倒,思考的习惯便被“现成的答案”阻断。

试想:没有思考的习惯,怎么拥有强大的思考力?

【修身】

{阅读}

今日读《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至第5页(共206页)

{自省}

面对问题(缺点),不隐藏、不回避,坦诚面对会更能赢得理解和助力。

{感恩}

有一种爱用行动述说,有一份情用日子垒筑,感恩你用行动筑起的爱情!

【发愿】

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以慈善怀之;

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以友好处之;

每一个日子都是生命的美好,以真心爱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3.31日精进】第13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