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马匹和病菌:造成不同文明发展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在之前的文章《卡哈马卡之战:历史上真实文明的降维打击》中我们简单介绍了西班牙与对印加帝国的一场战役以及这场战役结果背后的原因。

我将原因归结为了三点:一是军事装备的悬殊;二是,病菌带来的灾难;三是以文字为代表的行政组织差异。

但这三点只是针对此次战役以及后续西班牙人对印第安人一系列殖民征服结果的直接解释,并没有从深层次回答为什么是西班牙人跨海征服了印第安人而不是相反的结果,为什么西班牙人的文明发展水平要远高于印第安人而不是相反的情况。

或许我们可以将上面的两个问题再扩展来看,就会发现在人类文明诞生的大部分时间里,各个大陆的文明发展水平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亚欧大陆的文明发展水平自始至终领先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其他新大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大,直到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启,欧洲各国的殖民掠夺将这种差距推向了顶峰。

四大文明均出现在亚欧大陆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亚欧大陆的文明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大陆,造成这种结果的最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会将这种差异简单归咎于不同种族的优劣,得出这样结论的理由可以从当前不同发展地区人群平均智商的统计来看,发展程度较高或者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往往比情况相反地区呈现更高的平均智商。

或许我们无法反驳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是否对文明的发展水平呈现如此巨大悬殊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影响,但仍有很多现实情况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

比如朝鲜和韩国同属一个民族,但两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差距,在柏林墙推倒之前的东德和西德两个地区发展水平同样悬殊。由此可见,上面我们提到的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性来解释。

朝鲜和韩国夜晚卫星照片对比

对此美国人类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和钢铁》一书中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贾雷德.戴蒙德通过对新几内亚不同地区的部落发展情况出发得出了造成不同大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发展水平如此迥异的根本原因:环境的差异

一、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不一

以新月沃地和中国为代表的亚欧大陆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就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

其中,在56种大种子禾本植物中亚欧大陆有39种,为此地的人群提供了较多的可驯化选择,这其中就包括大麦、小麦、水稻等目前最主要的粮食产物,而这些粮食作物可为人们提供较高的产量和较丰富的蛋白质,有力推动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而与之相比,美洲大陆只有11种,非洲只有4种,澳大利亚只有2种,可供这些地区人群驯化的农作物要少得多,且这些作物的产量及蛋白质含量也要低许多。更重要的是其中很多作物的驯化难度非常高,如现在的玉米在当时只有拇指大小,经过了几千年的驯化才成为如今大小,这在当时很难为印第安人提供足够的粮食进行人口的增长和文明的扩张。

不同地区驯化农作物的种类和时间

而在农作物更加贫乏的新几内亚、撒哈拉南部的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因为缺乏可供驯化的农作物,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时仍然处于较为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

而在动物驯化方面,各地区的差异仍然十分巨大。亚欧大陆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驯化了包括牛、马、猪、羊、鸡、狗等目前几乎所有的牲畜;而其他大陆却缺乏可供驯化的大型动物,在欧洲殖民者到达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只驯化了火鸡和狗两种牲畜。这两种较小的牲畜,与猪牛羊等大型动物相比,所提供的的肉类蛋白要少得多。

不同地区驯化牲畜的种类和时间

驯化牲畜的数量和体型所带来的更重要的影响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印第安人没有牛马这样的大型牲畜来代替人力进行耕作,大大限制了农业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在军事方面,印第安人一直没有可供骑乘的牲畜,也就无法发展出在冷兵器时代最具战斗力的骑兵,而这恰是欧洲人将其击败的重要原因。另外,人类目前所知的大规模传染病毒几乎全部来自动物身上,如天花、艾滋、鼠疫等,亚欧地区的人群在与牲畜长时间的共存中进化出了免疫这些病菌的抗体,而对于印第安人来说这些病菌却是毁灭性的。

不同牲畜所带来的的人类疾病

二、大陆走向导致动植物的传播速度不同

小麦和大麦最早是在新月沃地被驯化的,但很快便向东西传播到了中国、西欧和北非等亚欧大陆的各个角落,最终催生出了埃及、印度、中国、希腊等众多璀璨的人类文明。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古代并未实现全球化互联互通,但在足够长的文明岁月中,受人类的迁徙、战争和贸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文明之间也在频繁地进行着沟通、碰撞和融合,所以这些动植物便随着这种方式传播到了原本匮乏或不存在的区域。

但让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亚欧大陆以外的区域,农作物的传播速度要慢很多,比如美洲的玉米在驯化后很长时间才从墨西哥传到美国东南部,成为那里的主要经济作物。而小麦在很短时间内从新月沃地传播到了北非,然而却一直没有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普及开来。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这些地区没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可以支撑起更大规模的人口社会,而人口的增长是文明发展的必备条件。

那么造成不同大陆和地区农作物传播速度的原因是什么呢?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亚欧大陆动植物得以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得益于其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东西走向分布,不同的文明都分布在相差不大的维度之间,相近的纬度产生了相近的气候和环境,动植物可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远在千里之外的相同环境,因此使得传播速度变得非常之快。

而美洲和非洲则恰好相反,它们所呈现的是一种南北走向的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的纬度相差巨大,带来的结果是环境和气候的迥异,这就为农作物和牲畜的传播带来了很大挑战,它们必须消耗相当长的时间去适应不同的环境。

不同大陆的分布走向

除了南北走向带来的维度差异外,极端的地理条件也在相当大程度上阻碍了这些地区动植物的传播,如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隔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这在古代是很难跨越的地理障碍;美国中部的高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玉米、羊驼、南瓜、大豆等动植物在整个大陆传播的速度;澳大利亚在更新世以后便孤悬于海外,与世隔绝,动植物的传播在海洋面前停下了脚步。

即使是中国与亚欧大陆其他地区相比,环境也相对闭塞许多,所以小麦、马匹等动植物的出现时间也相对亚欧大陆其他地方晚了一些。

三、各大陆面积和人口数量上的差异

亚欧大陆是所有大陆中面积最大的,它的面积为5400万平方公里,而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的面积分别为4200万和3000万,而大洋洲的面积却不足1000万平方公里。

各大陆/地区人口面积对比

更大的陆地面积可孕育出更多的人口数量和更多样的文明。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人口数量的优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潜在产品创造和技术发明以及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这些因素是文明快速发展以及进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所必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

而更多样化的文明,则加速了这些创新发明的传播和改进,推动了其他文明的发展进程,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以及阿拉伯的天文、航海等技术在传播到西欧后得到了快速应用和发展,对西欧文明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其他大陆的人口数量较少,对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需求较低,因此对于各种技术和制度的创新比较慢便可理解。

中国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和时间

现代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于交流,交流所占的权重占据了近80%,而读书仅占了不到20%。对于一个文明而言,交流同样是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最主要的途径。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的文明缺少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限制了新观点、新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导致每个文明都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封闭状态,整个社会便陷入了停滞发展的状态。

现代社会的发展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新观点、新技术的发明起源于较多人口的内部需求,而传播、发展和创新则依赖于与其他文明的沟通和交流。

小结

根据目前主流的人类学观点,所有的人种都起源于东非,在遗传学上并不具备太大的差别。之所以在几千年人类历史中不同的文明呈现出较大的水平差异,扮演决定因素的是环境的不同,而非人种的差异。

较丰富可供驯化的动植物,为亚欧文明提供了最原始和基础的物质条件,足以支撑起更多的人口规模以及发展出马匹、病菌等军事侵略中的有力武器。

东西走向的分布,为动植物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便利,可以让亚欧大陆各个角落在短时间内诞生出较多的文明。

更大的陆地面积和更多的人口,催生出了更多对新技术和新制度的需求,而更多样化的文明产生更多的交流碰撞,进一步推动了这些新事物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借用下《晏子使楚》中的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塑造或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更罔论在几千上万年历史中对人类的文明的影响。(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粮食、马匹和病菌:造成不同文明发展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