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之明德皇后马氏.......

公元57年,汉明帝刘庄来到贵人马氏的寝宫,怀里抱着一个娃娃,对马氏说:“朕听说人不一定非要自己生下子嗣,有时候养育别人的孩子或许更好。这是贾贵人生的儿子,朕想要你来抚养,你愿意么?”

汉明帝的话让马氏的心里泛起一丝苦涩,她追随汉明帝已有时日,却一直未有子嗣,为此十分郁结。尽管如此,马氏还是点了点头,接过汉明帝手里的娃,郑重其事地说:“臣妾一定不负陛下的信任,将这个孩子当做自己的来养育!”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汉章帝刘炟,他同父亲汉明帝一样,是东汉皇帝中不错的皇帝了。而这里面还得多亏了养母马氏,这位养母,对他的养育之恩当真是胜过了他的亲妈!

马氏,这位女人可不平凡!她的父亲马援官封伏波将军,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因此马氏也算是功臣之后了,按理说应该生活得不错,可事实并非如此。

公元49年,马氏的父亲被人构陷,冤死于行军途中,其他大臣更是趁机打击马家,马家情况十分危急。而此时的马家主母、马氏的母亲蔺夫人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关键时刻,年仅十岁的马氏站了出来,安抚府里人心,分派大小事情,那样子简直和大人一样,让府里人十分佩服。

在马氏的努力下,马家平定下来,可马氏自己却病倒了。为此,马氏的母亲便叫来占卜巫师给马氏看病,马氏素来不喜占卜,便拒绝了。

蔺夫人没法,就让人给这小女儿看相,寻求点心理安慰。谁知看相的人一见马氏便立马跪拜说:“这个女娃日后都是我们的主人啊,虽然她不能生育孩子,可她养的孩子更加显贵!”蔺夫人一听,自然也放心了,可唯独马氏不将相士的话放在心上。

公元52年,马氏的堂兄马严眼见马家一天天衰落,心里着急呀,便跑到刘秀的跟前说:“伏波将军追随陛下多年,现在他不在了,难道陛下就不照顾一下马家么?臣听说太子、诸王妃妾都未满,马家有三女,还请陛下做主让三女得入皇室。”

刘秀听了,这面子上过不去呀,碰巧他对于马援的小女儿有所耳闻,便派人去看小马氏,并最终决定让马氏入太子刘庄的宫中服侍。一段时间后,太子刘庄对这个年纪轻轻却又十分稳重的侍女极为有好感,便让她经常到母亲阴丽华那侍候,其实也想让阴皇后来抬高马氏。

公元57年,马氏入太子宫的第五个年头,光武帝刘秀去世,太子刘庄成为皇帝,马氏因此被封为贵人,也就是在这一年,马氏的侄女贾贵人为刘庄生下一个儿子,可刘庄喜欢马氏,眼见马氏多年不生,便决定让马氏来抚养。

虽说贾贵人是自家人,但毕竟孩子不是亲生的,替别人养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让人心里不舒服,可是马氏却不是,她自从答应了刘庄之后,便一心一意养育刘炟。在马氏的教导下,刘炟成长为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而这也被刘庄和阴太后看在眼里。

除了替人养育孩子外,马氏还担心丈夫的子嗣不够多,经常劝刘庄要多纳妃嫔以增加子嗣,这让刘庄和阴太后都十分感动。

公元60年,刘秀丧期满,大臣急奏要刘庄立皇后。刘庄拿不定主意,便和母亲商量,阴太后便说:“马贵人在宫中的德名众所周知,不立她还能立谁?”汉明帝听命,立马氏为皇后。

马氏成了皇后之后,尽心辅佐汉明帝,个人生活十分俭朴,有一次,她在长秋宫设宴款待各宫妃嫔,身上穿着没染色的麻衣,起初妃嫔们远看以为是好材质,等到近看发现是麻衣,都忍不住笑了。马氏见了也不生气,反而说:“这一料容易染色,穿旧了再染一下可以再穿。”各妃听了,都十分敬佩。

公元75年,刘庄去世,马皇后十分伤心,但仍然不忘叮嘱养子刘炟说:“你父亲在世时分封诸子时都不敢僭越先辈,你为他办丧也应简朴而行。”刘炟听了之后,对马皇后又多了几分敬佩,等到他登基,便尊马皇后为皇太后,和生母贾氏反而没那么亲近了。

第二年,刘炟为了抬高马氏,便和马太后商量说想要给几位舅舅封侯,马太后却严厉拒绝了!等到了公元77年,许多地方发生旱灾,大臣们便上书说这是没有恩封外戚的结果,刘炟又去找马太后说,这一次,马太后生气了!

马太后对养子刘炟说:“那些人之所以如此说,那是想要谄媚我,你不需要理会!你只要心系百姓,那么灾难自解。”可见,马太后是严格限制本家干政的可能,十分聪明。

公元79年,马太后生病了,刘炟十分担心,便请来巫医占卜,素来讨厌这些的马太后强撑着训斥了刘炟,刘炟为此只好遣散巫医等人,自己则日夜陪在马太后床边,照顾汤药。

可惜,养子的孝顺没能让马太后康复,不久便病逝了,年仅40岁。为此,刘炟十分伤心,因马太后临终交代不许大办丧礼,刘炟只好为养母追谥为“明德皇后”,将她入葬于显节陵,以尊其恩。

明德皇后马氏一生谦逊有礼,知书达理,在父亲冤死、母亲得病之时挑起家中大梁,让人佩服。在嫁入皇室后,对上孝敬公婆,对内尽心辅佐汉明帝和养育汉章帝刘炟,以其行为影响两帝,对外严格要求本家,可算是一代贤后,可称明德!

更难能可贵的是,马皇后在辅佐夫家的同时,还带头编了一本《显宗起居纪》,这也让她成了我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位女史学家,实在让人佩服!

参考文献:《后汉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故事之明德皇后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