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跟孩子在小区散步的时候,邻居看到我们家孩子能叽里呱啦地说话,就会投来羡慕的眼光,随后会带着点嫌弃的语气说自己孩子,现在他都已经两岁多了,还是不太会讲话,真是让人操心。
其实我们家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也还是不会一整句话地说出口,只是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陪他说话,鼓励他,那他说话就是迟早的事情,但很多家长并没有这份耐心,自己没做到位,还总觉得自己孩子有问题,甚至带着他去做各种检查。
后来我跟邻居孩子聊了一会发现,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说话,只是会说的词语,句子并不多,他还是能通过一些零碎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想这个说话少,说话晚的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家长,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关于孩子说话的那些事。
一、关于孩子说话的误区
1、觉得说话晚的孩子就有毛病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就叽里呱啦地讲话,自己孩子已经两岁多还不会说话,总是担心孩子有什么问题。
接着就会带他去医院进行各种检查,没想到钱是花出去了,但结果一出来,基本上显示孩子各方面都正常,那家长就更郁闷,为什么自己孩子就是不说话呢。
这不但让家长容易陷入焦虑,还会让他们病急乱投医,盲目去报一些语言启蒙的早教班,或者让孩子吃一些乱七八糟的偏方。这样不但不能很好激发孩子语言,还可能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一个问题孩子。
2、会叫人就觉得会讲话
当孩子一岁左右就能学会叫爸爸妈妈,我想每个家长听到这个称呼都非常激动,觉得孩子会叫人就已经会说话了。但孩子到了3岁左右,还只是会说一些叠词,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出来。
很多时候家长就容易把会开口叫人和会说话画上一个等号,如果孩子到3岁还是不能说一句完整的话,那家长的确需要去引起重视了。
二、了解孩子语言发育规律
看到以上误区,就能知道其实很多家长都会过早或过晚关注孩子说话的问题,其实孩子说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说话不是一天半天就突然学会的,是需要家长慢慢引导和培养才行。下面我们就看看孩子在不同的月龄,应该会说点什么,掌握了孩子语言发育的规律,家长才能更从容地面对他们说话的问题。
1、1岁以内
一般孩子在5-6个月左右就会开始模仿家长说“爸爸”“妈妈”的发音,但其实此时的他们根本不理解字面的意思,就仅仅对这个声音觉得熟悉,喜欢模仿而已。孩子也会对不同的音调,音量做出不同的反应。等他再过一两个月,就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区别自己亲人跟其他陌生人的声音。
到了9-10个月左右就能听懂家长简单的指令,一岁之前也能叫出他们常见的物品,人物的名字来。
2、1-2岁
这个阶段能把一些简单的词语放在一起使用,也会模仿大人说话,开始学会用一些问题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个阶段的孩子尽管他说得不怎么溜,但其实他能明白很多家长说的话,家长尽管给他们做足够的词汇量输入就可以。
3、2-3岁
这个阶段被称作是“语言爆发期”很多孩子都是这个年纪突然说很多话,他们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尽管发音不是太准确,但还是能把一句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4、3-4岁
这个阶段就是孩子上幼儿园时期,会接触更多的人、事、物,能学习和明白更多词语的含义,他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讲故事或者描述事情,同时也会问很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发音上也会越来越准确。
5、5-6岁
可以自己造句,对语法的知识也越来越纯熟,也可以跟家长以外的人很好的交流,能明白和使用更长更复杂的句子,也学会更多形容词,用自己的语言去发表更多的想法。
其实每个孩子发育情况都不一样,稍微早一点和晚一点其实都问题不大,只要孩子并不是有什么病理原因,家长都是不用过分担心,你们的焦虑反而会增加孩子学说话的负担,让他们对说话晚这个事情耿耿于怀,更容易产生精神压力。
虽然孩子没什么问题,但家长还是会担心孩子怎么到了合适的年龄都一直少说话或说话晚,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孩子的原因,家长也要从自己和孩子的生活环境出发,找找原因。
三、说话迟的原因
1、父母本身就不爱说话或太有主见
如果本身父母就是不爱说话的人,那么怎么能要求孩子就是一个话痨呢,想要孩子变活泼,变话多,首先你自己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另外,如果家长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平时孩子吃什么,穿什么,干什么都帮他安排得妥妥当当,孩子想说话之前,你就已经帮孩子把想说的说出口,那试问孩子还有什么机会能把自己想说的说出口呢。
2、孩子生活在沉默寡言的环境中
一些孩子可能不是经常有父母的陪伴,平时都是给爷爷奶奶照顾,那么老人家可能比较多的时候都是沉默寡言,那孩子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自然就没有刺激他说话的人,加上老人家也不太会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孩子就更容易缺乏语言锻炼的机会,从而导致说话晚。
3、家长没有重视孩子这方面能力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说话是他的本能,就算不教,他也能自然而然学会,这样就导致家长没有格外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打算顺其自然就行。
其实家长有注重和没注重这方面的锻炼,差别还是很明显,试问家长平时没怎么跟孩子互动,除了逗一下孩子就不跟他交流,就算说话就只是来来去去说那么几个词,那孩子从哪里积累更多的单词和句子呢。
如果觉得家里孩子有说话晚的问题时,先从自身找原因,找到原因后才能对症解决。
四、如何锻炼孩子说话
1、自己多开口
如果家长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为了孩子着想还是需要做出点改变,在孩子小时候不要以为孩子不跟你互动就是听不懂做了也没意思,如果你不多说,他就更听不懂。
不过家长要分清楚,话多并不是指你要整天在孩子前面说别人是非,嚼舌根,这样话还不如不让孩子听,话多是要尽可能给孩子输入更多的词汇量。
例如在街上走路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介绍现在你们看到什么,对眼前的事物还可以加一些简单的形容词。
另外,平时在家,也可以跟孩子描述自己正在做什么,例如自己正在做饭,正在冲奶,正在切菜等等,把自己所做的事情描述得越具体越好,能帮助孩子理解。
要是孩子对某个玩具,某个物品感兴趣,家长也可以针对性给他介绍,加深他的印象。
2、多问问题
家长做到尽量多说话之外,接下来就要对孩子进行多问,但记得不要单纯问孩子是非题,“是不是”“好不好”“喜不喜欢”这些既不能拓展孩子词汇量,又不能拓展他的思维,我们要多问选择题,问他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穿什么衣服,玩哪件玩具等等,这些都能激发他说话的冲动,达到锻炼的效果。
3、多看书,累积词汇量
如果家长真的不知道跟孩子说什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孩子读绘本,因为你不用想要说什么,直接照着书本里面内容读给孩子听就是了,当然读的过程要加上自己的表演,让孩子更好的理解书本里面的内容,让他累积更多的词汇量,而且现在很多书本都有设计一些小互动,非常适合家长跟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4、运用多感官进行体验
教孩子说话,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进行多感官锻炼,平时教孩子一些名词的时候,可以给他们看到实物,如果介绍动词的话,就用他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方式来学习,这样能加深他的认知。
例如跟孩子介绍这是一个苹果,可以给孩子描述苹果的颜色,还可以拿出一个苹果让孩子闻闻苹果的味道,摸摸苹果的质地,试一下苹果的口感等,这样孩子才能全方面认识苹果。
5、锻炼咀嚼肌
咀嚼肌没锻炼好,不但影响孩子饮食习惯,还会影响孩子说话晚,口齿不清等。家长在孩子该添加辅食的阶段就给他添加。
在4-6个月可以开始尝试米糊状的辅食,等他到了8-9个月的时候,就是咀嚼肌锻炼的好机会,要开始过度到小颗粒的食物,到了1岁之后,就可以向成人的食物进行过度,如果孩子到8-9个月的时候还一直吃泥状的食物,不但会让他们厌食,可能还会影响他们日后说话。到了合适的年纪就要给适当给他们调整辅食的性状。
6、鼓励孩子说出口
很多时候孩子脑袋想到的东西,嘴巴跟不上,就是一直咿咿呀呀说半天都没表达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急于纠正或者帮孩子说出口,可以鼓励孩子慢慢说,想清楚再说,就算说错了,家长也不要取笑他,这会打击他的自信心,让他对说话这个事情产生抗拒。
只要孩子尝试主动说话,家长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孩子的自信,这样他们才愿意多开口。
总结:
虽然孩子说话是一个自带的能力,但家长重点培养和锻炼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会对他们日后上学,工作有很多好处,现在社会上靠说话就能赚钱的大有人在,要是孩子说得好,说不定日后能成为他一个优势。
遇到孩子说话晚,说话少,家长不必过分焦虑,只要做好自己,给孩子做足够多的输入,剩下的事情就静待花开吧。